大学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00:04:28 阅读 7853

第一章心理学:

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本质、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般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是个体心理,二是社会心理。

1、心理现象:

1)心理状态:注意、意识、无意识。

2)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动力:需要和动机、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

4)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心理本质。

大脑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简单了解,这是了解气质理论的基础)p8

2、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认为人的心理应该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还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平衡发展,人格才健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学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而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反应,由此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

第二章。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外部条件:(简单知道)适应性运动的出现、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无意注意:(概念)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发生的注意。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刺激物强度、刺激物新异性、刺激物件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人的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和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身心状态)

6、有意注意(概念):指有预定的目的并在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7、有意后注意(概念):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就是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无意识的特点:

(1)、自发性

(2)、隐蔽性

(3)、非理性、非逻辑性

(4)、持久性、稳定性 )

9、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

前期:他把人的精神活动氛围三大部分,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人的活动只有很小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大部分都淹没在意识之下,这一领域即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清醒的,但却是无力的,只是心灵的外壳。前意识处于中层,指那些此刻不在意识之中但可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也就是说,他随时可以浮现为意识。而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他毫无理性,处于大脑的底层,盲目却广阔有力,所以占据着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

后期: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他是盲目的,混乱的,物理性的,不知好坏、善恶,只知道按“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由于本我中包含了人类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动物式的本能冲动,因而不为一时所接纳,构成无意识内容。

第二层为自我,代表理性,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因为在“自我”支配下,人的欲望不能全部得到满足,人不得不根据现实情况来修正自己的欲望,决定自己的行动,所以自我既压制、控制,又帮助本我实现自身的要求,协调本能要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他以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照“道德原则”行事。这三个层次中,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的存在状态具有瞬时性,大部分时间却已无意识的形式存在。)

10、(结合第一次资料)无意识学说:

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简单知道)

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第三章。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简单知道):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简单知道):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3)、(不考。错误知觉:

物体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

对人的错觉)

2、绝对感受性(概念):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成为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阀限(概念):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阀限。

3、韦伯定律(什么意思):产生最小差别感觉,刺激物的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为 i/i=k,这一公式即韦伯定律。 (结合书本)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判断是适应、对比、联觉还是补偿)

(1)同一感觉间的作用:

感觉适应 、 感觉对比。

2)不同感觉相互作用:联觉、补偿。

5、 知觉的特征和规律:(4个,知道并理解现实中的现象)

(1)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

对象和背景的转换,是知觉最基本的特点。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客观条件:对象和背景本身的特点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运动和变化。

主观条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目的、任务。

2) 知觉的整体性: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在不完整的情况下,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是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整性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事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赋予它确定的含义,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从而把它标志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其物理特性发生变化的时候,但知觉印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6、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按内容)(知道)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概念)、动作记忆(概念)

7、 记忆的三种系统:p52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消失后,信息在感觉通道中的短暂停留,时间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 :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大约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既接受来自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

短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有限,约为7+—2各组块,组块是记忆单位,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而异。

3)长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的特点:信息保留时间较长、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8、几种遗忘假说:(知道,并有大概的初步印象)

消退说:遗忘就是在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情况下发生。

干扰说:以往的原因在于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压抑说:这种遗忘是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同化说: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9、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结合课本的图画p55)

10、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动作思维:(概念)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初形式。

特点: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来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也称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已有的直观形象(或记忆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语词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3)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意识分类: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11、影响问题的因素:(重点,问题解决)

(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动机水平

3) 定势的影响:(概念)定势又叫定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1.感觉在消费者中起到的作用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在消费活动中,当消费者与商品等消费对象发生接触时,会借助眼 耳 鼻 舌 等感觉器官感受商品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并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从而引起对商品的各种感觉。感觉是一种最...

心理学重点

2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知识点 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分析 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2 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知识点 涉及师生交往分析 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2 ...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心理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也有心理,只是人具有更高级与复杂的心理而。已。心理学 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二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