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
2.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建造的。代表作为《教育心理学》。
3. 学习中学教育学的重要性。
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注重知识传授专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
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
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5.什么是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时间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鞥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6.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观察更具有持久性。
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7.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
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8.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度。
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9.思维矛盾性包括两个方面。
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
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10.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11.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想象趋于抽象,现实化。
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12.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
情感两极性明显。
情感不断深刻。
情感逐渐稳定。
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13.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性生理发育提前。
性信息的广泛传播。
性教育的忽视。
学生的个人原因。
14.怎样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教育:
教育者必须摆脱落后的性文化的束缚,理解青春期男女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要坚持“理疏、情导”,要通过摆利弊、讲道理,指点为人之道,引导和帮助学生解除烦恼,摆脱困境,自觉地把男女交往约束在中学生生活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5.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
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意志行动的冬季水平不断提高。
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16.意志品质发展的表现:
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
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
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
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易兴奋、冲动、任性、执拗的表现相对减轻。
17.中学生意志品质怎样培养: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18.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总体来说,初中生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以下两点导致中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强,情绪表现矛盾:包括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③内向性和表现性,人际交往上:
表现于①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②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③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④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表现在a、情感上的脱离b、行为上的脱离c、观点上的脱离d、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e、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初中生的消极心境:表现为①烦恼突然增多②孤独③压抑。
19.初中生情绪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
20.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①**感②自我评价能力③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22.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不平衡性②动荡性③自主性④前瞻性⑤闭锁性⑥社会性。
23.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率、效率关系。
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24.怎样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
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25.创造力的特征:①变通性②流畅性③独特性。
26.创设合适的环境须具备以下条件:
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的参与欲。
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
27.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个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独立性。
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
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其易于激动。
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
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
28.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
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
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
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
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
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合理运用惩罚。
29.运用惩罚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用、慎用惩罚。
惩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惩罚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
惩罚要在恰当的情景中进行。
惩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能滥施惩罚。
30.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31.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32.激发中学生嘘唏动机的策略:
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a 适当开展竞赛。
b 正确运用考试和分数。
c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注意个别差异。
34.为迁移而教: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
优化教学程序是使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35.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
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合理运用变式教育,帮助学生理解。
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解释食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理解。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36.什么是变式:
指在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实例时,不断变换其呈现的形式,使其本质特征恒在,而非本质特征时有无的一种教学方式。
37.什么是学习策略:
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注意、编码、保持、检索和运用等信息加工的具体认知方法;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一系列选择、协调和运用技能执行过程,主要涉及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手段。
38.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它包括哪些: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用策略。
39.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
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40.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培养健康的集体**。
树立良好的班风。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41.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目的性的原则②针对性的原则③自主性的原则。
多样性的原则⑤整体性的原则⑥易操作性的原则。
42.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
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属于群体和集体心理现象的秦序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和集体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43.中学生课堂心理气氛的特征:
内隐性与外显性。
稳定性与易变性。
巴班斯基认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
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
a 注意力集中。
b 认知活动积极。
c 师生情感和谐融合。
4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己一位女工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也就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45.导入艺术实施的程序有:
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引入学习课题。
46.社会化的重要性:中学生社会化尤为重要,它是中学生的必经之路。中学生社会化的最大课题就是要重组自我概念以适应其由一个社会情境到另一个社会情境的转换。
47.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
学校因素:包括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社会知识的个人社会化、理想目标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家庭因素。
48.上网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认知结构。
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自我形成。
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49.上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认知结构。
思维方式。
道德意识。
网络成瘾。
50.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全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又称网瘾,是由于反复多次地、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51.怎样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
家庭引导。
学校教育。
社会控制。
5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心理素质。
53.什么是学习困难: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54.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
悦纳自己,自尊自爱。
情绪正常,乐于交往。
奋发向上,自强自制。
心理协调,人格健全。
55.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厌学 ②学习压力 ③学习困难 ④考试焦虑。
二、人际交往方面问题。
56.什么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