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长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青春性心理问题4问题行为5适应性问题。
调整情绪方法:
学校辅导的途径: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认识正常:1).
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
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障,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2)、认识正常是指个体基本的认识活动过程正常。能够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与客观现实能够保持较好的同一性。
2.情绪稳定乐观: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
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开朗、满足等情绪占主动地位。情绪化较稳定能够适度的表达和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情绪反应与客观刺激相适应。
并处于相对与平衡状态中。
3. 意志品质健全:是指个体在行动过程中拥有自觉性。
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的良好的一直和品质1)能够自觉独立果断的确立行动和目的2)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更具活动的要求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抑制不合理的欲望和冲动,是自己的行为指向目标。3)遇到挫折的时候具有耐挫的能力。
能根据客观清醒的变化离火调整自己的方案。克服困难,直到达到目标。
4. 行为表现正常:.心理健康的人行为表现协调,反应适度。
1)行为连贯统一,没有反复无常的表现2)在交往过程中肯定性态度(尊重信任关心等)多见于否定态度(怀疑憎很嫉妒)3)掌握一定交往技巧4)在交往中既能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又能与他人合群合作关心帮助他人建立核膜相处上。
5 人家关系和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心理健康的人1).
乐于交往,有自己稳定的交往圈,并能从交往中体验到乐趣。2).在交往中肯定的态度多与否定的态度3).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4).在交往中既能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又能和他任何群、合作,关心帮助他人,建立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6人格独立完整: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体区别与他人的稳定、独特地心理特征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地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独立、健康的人格。
1).人格健全的人,其人格要素发展统一协调,没有明显的缺陷与偏差2).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统一3).
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具有创造精神,自我发展良好,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7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与统帅。自我意识简单的讲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具体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体验三个方面。
1).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2).
积极地自我体验,多于消极的自我体验。3).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1智力水平2原有经验的组织及可利用性3学习的定式4元认知水平,元认知就是个体以自己认知的过程的活动为对象的认知。二,客观因素1学习任务情境的相似性2教学方法3练习。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1.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为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间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教材内容首先应该体现这种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2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教材发挥功效的直接环节。宏观方面指对学习的先后顺序的整体安排,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主干知识结构。微观上应合理组织、安排顺序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顺序,依据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从具体到抽象等顺序来沟通新旧经验,同时要主要个堂课所授内容之间的衔接,将强后知识加以沟通和融会贯通。
3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从今有效学习的一些手段,措施和技巧。如理解知识的方法、复习巩固的方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迁移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能否成功运用认和策略又取决于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教学必需好强元认知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元认知策略-,是学生掌握策略的使用条件,并要求学生对策略使用的成败进行自我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5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客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定时可以使人在环境不变时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也可能使人的头脑变得僵化呆板,在情境发生变化时缺乏灵活性。因此。
在安排学习课题时,要把统一性变异性相结合,既要考虑非所受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的一致性,同时又要变化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
6建设丰富情境,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迁移及应用,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尽量的是学生在真正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习,在各个不同的情境中练习所学的知识、技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应用知识,知识促进学习广泛迁移的主要途径。
注意规律与教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先声夺人:1创设情境2设置疑问3以旧引新二,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法,新颖有趣:1优化板书设计2运用有趣的演示实验3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三,创造性的挖掘教材内涵,深化教学:
四,巧妙的构思结束语,耐人寻味五,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1仪表大方2教具出示要及时3板书设计布局合理。
感知规律与教学。
一,利用感知规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如: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应注意变换呈现方式。二,利用感知规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情境,是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2充分利用活动变化来增强感知的效果3运用对比,突出差异,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1注意演示与讲解的结合2注意观察与思考的结合3注意多种感官相结合。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
一,运用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识记和尝试回忆相结合4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5多种感官参与二,运用…促进知识巩固1明确实际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促进对知识的保持4注意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促进学生对待特定领域知识的掌握:1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知识,,还要是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二,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营造良好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讨论,敢于提出问题。三,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四,加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能力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剂。
a心理辅导: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设计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面临的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过程。
b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阶段,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
c思维定势:又称心向,它是由先前的心里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