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6:00:28 阅读 7100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师。

1. 教师心理素质、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教学反思能力、教育信念、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

教师心理素质:p1定义: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

意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负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教师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本身既是一种因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力量,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具,也是其他教育因素发生作用的的基础。因此研究和探索教师教育活动中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

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教育信念。

本体性知识:p8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也即人们所数值的科目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四方面:

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相关性之以及逻辑关系;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趋势,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域界、层次以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等。

实践性知识:p9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主要**于课堂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教龄=对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经验。

条件性知识:p9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分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把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没有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的传授难以得到保障。

教学认知能力:p9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p10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间一直,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p12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教育机智:p17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以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为:

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教育分寸。

教学反思能力:p13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一级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育信念:p20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

教学效能感:p20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师控制点:p22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结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倾向于外部归因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成绩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即学生的能力;倾向于内部归因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更有责任感。

一般倾向于内部归因的教师会主动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以促进学生发展;外部归因教师视学生发展于己无关。优秀教师倾向于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归因。

2.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何意义?

p1~22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教育信念。

意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负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教师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本身既是一种因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力量,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具,也是其他教育因素发生作用的的基础。因此研究和探索教师教育活动中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素质详细化。

一、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准备。教师的智力素质表现在:

(一)敏锐的观察力、(二)良好的记忆力(记忆力是观察、想象、思维的基础)、(三)丰富的想象力、(四)多方位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志)、(五)注意分配的能力。

二、教师的情感素质。(一)成熟而稳定的情感、(二)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成熟而稳定的情感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有较强的调节控制能力;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包含着其理想与事业。

这种爱具有爱的自觉性、爱的原则性、爱的普遍性和爱的恒长性。)

三、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特点:(一)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二)克服困难的坚韧性、(三)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四)解决矛盾的沉着自制性。

四、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一)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二)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独创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育机智)。

1.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方面组成: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把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没有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的传授难以得到保障。

3.教师的教学能力(简答论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归结为以下五种:(1)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能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教学监制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5)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一级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有三种: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五、教师的人格素质。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浓厚的职业兴趣(教师兴趣的晕轮效应)、正确的动机、健全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性格。

六、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表现在: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对待工作压力的信念。

第二章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教学。

布鲁纳将心理学+教育教学问题结合,创立了认知结构,2024年出版《教育过程》被列为“最重要的和最具有影响教育著作之一”

4.试述布鲁纳关于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p44 儿童的智力发展大致重复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

动作性表征。这一阶段的儿童靠动作作用于事物来认识外部世界。婴幼儿面对外部世界中新鲜事物或刺激用手或用嘴。

动作表征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掌握知识的初级水平,具有高度操作性特点。映像性表征:这一阶段儿童可以凭借对客观事物留在头脑中的表象,或依靠**或**等,来获得和运用知识。

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是人类认识知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人们掌握知识的第二水平。符号表征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运用符号或语言文字等媒介,来获得和运用知识。是人类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掌握知识的高级水平。

5.结构学习观: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倡发现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

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意义有哪些?p45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时反馈)2)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的记忆3)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可以在知识的运用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只是之间的间隙。

6.分析、论述、举例螺旋式课程p46~47 螺旋式课程的构想,即课程内容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随年级上升而作多次循环,进行反复学习,不断的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别以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不同形式加以呈现。

例如:幼儿园儿童理解的压跷跷板的知识,到初中物理课程中叫杠杆原理,到高中物理课上概括为力矩的知识,到大学物理课上抽象为力的平衡,可见,同样的知识,原理,必须按照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即按照智力发展过程中三种表征系统出现的顺序来合理的教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这就是螺旋式课程设计的具体形式,它提供了一套具有逻辑先后顺序的概念组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和探索一套逐渐加深、拓宽的复杂概念体系,实际上,我们学习的许多科学文化知识都是以这种不断循环上升的方式学来的。

该理念建立在三个任何的假设基础上,即任何学科都能够用智育上正确的饿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人。

7.论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概念、步骤、特征和教学、优点局限性)发现学习概念,是指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直接得到知识,而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就是发现教学法,他们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a创设问题情境b建立假设c验证假设d拓展应用。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并提出问题是发现学习的关键。

(二)发现学习的特征和教学a重视学习过程b重视内部动机c重视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过程,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d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三)发现学习的优点及局限性1)发现学习的优点:)发现学习的局限性a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需要的时间更多b发现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儿童不太适用c发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