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好

发布 2022-10-15 12:19:28 阅读 3228

一、 初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1、 初中生感知活动发展的特点(领会)

1)初中学生区别各种颜色的精确度又有明显的提高。

2)初中学生对各种音调的区别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学生条3倍以上。他们听觉的灵敏度甚至超过**。

3)初中学生的运动觉也有明显的发展。

4)初中学生知觉的发展在目的性、有意性和精确性方面都比小学生有很大的提高。

2、感知觉活动规律在初中生教学中的运用(简单应用)

1)感觉规律的运用。

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

教学环境的变化很大,如果没有感觉适应的机制,学生就不易在变化莫侧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对各种知识进行精确的分析,对学校各种复杂的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的反应也就会发生困难。因此,学校应当在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努力排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的长期存在,创造符合心理要求的良好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师生的心理适应产生积极的作用。`

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的感官参加感觉活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重要条件。

2)知觉规律的运用。

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应增强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以突出对象的感知效果;要贯彻独占原则,以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要根据需要,使感知的对象具有活动性,以避免单调的刺激使感官的反应性低落。

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堂组织要严谨,应形成最优化的整体教学结构;新旧知识要形成有机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要合理安排教材的讲授顺序,重点要突出,讲解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归纳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概括化的认知结构;使用演绎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分化性的认知结构;教师讲授任何知识时,不能发生任何语言误导现象。

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规律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知觉情境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知觉映象与情境变化的相互联系;应用教具时,要设计好教具与实物的恒定比例关系;要克服由于定势或歪曲的反馈信息造成的错觉。

3)、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

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

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

二)记忆。1、初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领会)

1)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了搞好学习,他们必须主动地识记一些难记的材料,必须学会自觉地检查识记效果,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他们的有意识记得到有效发展。

2)从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慢慢地学会并掌握了意义识记的方法和技巧,机械识记的成分就相对地减少了。

3)从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的发展。

初中生对词的抽象识记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对具体形象材料与抽象材料识记能力的提高,是因为他们呢不仅要从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大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概念、规则、原理并进行判断、推理和证明。

2、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领会)

1)及时复习。

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不均衡趋势,及时复习能防止学生之后的快速遗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遗忘规律表明,过于集中地复习既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又有精神过分紧张与身心疲劳的干扰,集中复习不如分散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方式多样性。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而多样性化的复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颖,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例如,视听结合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5)尝试会议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通过尝试回忆能够检验自己的识记情况,及时发现难以识记的部分和发生错误的地方,然后有重点地进行重新阅读,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又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所识记的学习材料上,提高了复习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提高了记忆效果。

6)掌握复习的“量”

复习的数量要适当,即一次复习的材料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次数以及所用时间成正比增长。适当到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能够较好地避免遗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初中生记忆力的培养(简单应用)

1)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或必要的心理测试,来了解学生记忆品质的状况,发挥学生记忆上的优势,并依靠优势去克服记忆上存在的劣势,为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成为具有理想记忆品质类型的人。

2)要知道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记忆的规律反映着大脑在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加工、检索、译码等过程中的一般活动特点,按照这些规律去学习,就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熟能生巧,习惯也能成自然,养成符合大脑活动特点而进行学习的习惯,必然会形成记忆的良好品质。

3)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

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记忆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在教学中,知识的应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应用,二是实际应用。

三)想象。1、初中生想象发展的特点(领会)

1)想象的有意性增强。

初中生的有意性和主动性都大大增强。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去模仿文学作品中人们讲话的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进行即兴的表演。他们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象来设计与主题相匹配的黑板报版面和插图。

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分明显增多。

例如,在作文时,他们可以把最后的成品事先在头脑里反映出来,并在头脑里进行修改。这以为着初中生已经有在头脑中创造没有直接被感知的事物新形象的能力。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初中生的想象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他们爱看有关战斗英雄的书籍、电影、电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在头脑中会留下强烈的印象。

2、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简单应用)

1)想象的丰富性。

具有想象丰富性品质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唤起数量多且质量高的表象,使想象的内容充实,且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选择。

2)想象的主动性。

具有想象主动性品质的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能驾驭自己的想象,使之有目的地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行进。在发现有的方案不能解决问题时,又能主动而及时地改变想象方向去探求更有效的途径。

3)想象的新颖性。

具有想象新颖性品质的学生不论在想象的内容上还是在想象的形式上都敢于标新立异,且又立足于现实。

4)想象的现实性。

具有想象现实性品质的学生所想象的事物都可以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四)思维。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领会)

1)思维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并趋于成熟。

在教学活动的指导下,青少年思维的概括与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与理论性,开始出现辨证性。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过渡,但经验思维仍占很大优势。

2)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品质日益增强。

初中生已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常常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书本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喜欢争论、**、追问;同时他们还会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观点,调节和检查自己的认识。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辨证思维尚未发展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仍不成熟,其不足在于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2、初中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简单应用)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来讲应该做到:首先,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因为教材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学习的课题去锻炼学生的思维。

其次,正确组织教学过程。教师从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到检查学习效果的各个环节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改进教学方法。

2)培养青少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青少年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是培养他们良好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

3)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和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维。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一字多组(词)”,作文教学中的“一事多写”等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加强学生的语言的训练。

学生对问题的陈述是否清楚,取决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明确、清晰。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随时把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用语言清楚的陈述出来。

5)教给青少年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青少年思考什么,还要教他们怎样思考。不仅要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给他们,更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领会)

1)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应注意: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重视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启发他们呢自己去寻求答案;要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2)提倡发散思维并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培养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善于质疑问难、多发表不同想法。培养集中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锻炼。

3)鼓励直觉思维和培养逻辑思维。

为了鼓励直觉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讲定论,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凭直觉思维回答问题,即使这种答案是不完全的、不准确的,也要引导他们去检验自己的设想。

4)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

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淘气、顽皮,荒唐;二是所作所为出人意料,时逾常规;三是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的态度。在学生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往往包含有创造力的萌芽。

教师要引导这些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除了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以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社会,并通过作文、**、科技等各项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6)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意。1、初中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领会)

从个体注意发展的过程看,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无意注意,之后,又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向有意注意占优势过渡,最后才形成优异后注意。

基础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

名词 官能心理学 faculty psychology 解释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

基础心理学 机械心理学

名词 机械心理学 mechanical psychology 解释 在心理学史上,无意识的概念是与s.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g.莱布尼茨阐释过 次要知觉 指的就是无意识 j.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内容 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 学习 记忆 感觉与知觉 意识 情绪 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 成长与发展 智力 人格 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第四篇是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