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答案

发布 2022-10-15 09:54:28 阅读 6823

一、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是艺术: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

是科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又是一种艺术。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

教学过程模式

3 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 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过程图:

二)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练习和经验。

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

4、平衡化。

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认识活动的是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四)对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评价

1.长处 1)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发性与主动性

2)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

3)确认儿童发展速度是因人而异的

4)对教育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2.局限 1)个体维度vs.社会文化维度

2)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估计不足,各阶段年龄划分有绝对化倾向

给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指导语不易理解

3)研究方法方面的异议

临床实验法在技术上使人难以重复实验;被试的有限性。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对教育的启示。

一)核心内容。

1.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行为规范等构**类生活中的文化世界,既影响**,也影响儿童。

2.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

心理机能之所以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一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二是语言、符号的掌握;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3.认知发展和言语发展休戚相关。

4.最近发展区。

是指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经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所能达到的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那段差距。

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价值:

1.教学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

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3.“搭建支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三水平六个阶段,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

理论特色:1人类的道德不是有无的问题,也不是归类的问题,主张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2将习俗引入,目的:

一是想说明道德判断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二是想说明道德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社会的习俗不是完全相同的。

关于品德的基本假设: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道德将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2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道德判断的自律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道德发展的阶段水平或类型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1、前习俗水平: 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2、习俗水平: 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3、后习俗水平: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评价: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

1.揭示了人类道德认知发展的两大规律:

⑴ 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规律; ⑵循序渐进的规律。

2.让人清楚的看到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

3 .个体的品德具有浓厚的主体特征。

主要质疑 1 .只研究了公正问题,忽略了关爱;

2 .只研究了禁令取向的道德推理,没有研究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的道德推理;

3 .只通过研究言语反应来考察人的道德发展水平;

4 .只研究了道德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没有考虑道德发展的特殊性;

5 .没有澄清道德发展的阶段是否有严格的顺序,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否要求抛弃前一种思维方式。

6 .在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其所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过于复杂,操作性不强。

7 .被试以男性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两难故事法: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主题,设计并编写出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两难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个体辨判是非或对错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去推断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

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1. 西方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男子遭人诬陷,因**罪被判了无期徒刑。

他的妻子千方百计想证明其夫无罪,可是不得其门。某日,她丈夫的一个同事求见,说是商量有关打官司的事。这名女子救夫心切,马上同意面谈。

那同事色迷迷而又神态诡异地说,只要她答应同他睡觉,他就可以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其夫无罪。否则,他就会销毁这些材料,让其夫在牢房里熬过漫长的一生,直到老死在那里。这女子立刻陷入了伦理的两难:

同此人睡觉?自己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婚外性行为就是通奸,乃最大的罪孽之一,既对丈夫不忠,也上不了天堂;不同此人睡觉?自己心爱的丈夫就会苦难无边,甚至死于非命。

这名女子该怎么办?

四、 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问题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智能差异与教育。

智力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智力类型上的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就是指人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类型差异。⑵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⑶智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⑷智力由于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无高低之分。

2.学生智能的差异与其本身的遗传素质和其在教育上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智能差异所形成的个别差异,是教育不能忽视的,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上可以:

⑴改革教学组织:分校;分班;留级;跳级;更支持在常规的教学班中根据能力、兴趣进行分组。 ⑵改革教学方式:

要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比如自学辅导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凯勒的个人话的教学系统。

二).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1.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2.学生的认知方式多样,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

1)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者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场依存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依赖于外在的参照,难以摆脱外在因素的影响。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关系。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性学习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而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

场独立型的学生,较少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讯息,喜欢独立思考,适合学习自然学科;个性偏于理性。场依存型的学生较轻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讯息,对社会学科有较大兴趣;个性偏于感性。

2)沉思型与冲动型。

这种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反应快,但错误多;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反应慢,但错误少。

与冲动型学生相比,反思型的学生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多地提出不同的假设,而且反思型的学生能较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忍受延迟满足。

解决维度少的任务,反思型的学生快于冲动型的学生;而解决维度较多的任务,则慢于冲动型的任务;

反思型学生适于细节分析,冲动型学生适于整体把握。

学习风格。对不同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求。

获取信息的优势感觉器官偏爱:--视觉型;--听觉型-- 动觉触觉型。

学习时间的偏爱:--清晨型(百灵鸟型);-夜晚型(猫头鹰型)

学习类型。 活动型。

核心特点:活动型——什么是新鲜的?我很愿意尝试;优势:

灵活和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喜欢在新情景中尝试、探索;乐观的对待任何新事物,不拒绝改变;劣势:未经思考就匆忙行动(缺深思熟虑);冒不必要的风险;好出风头,张扬、高调行事;不能脚踏实地。

反思型。核心特点:反思者——我要花时间好好想想;优势:

谨慎、小心;全面、系统;善于倾听和了解信息;极少贸然武断地下结论;劣势:在需要行动时踌躇不前;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难于作决断;过于小心,缺乏冒险精神,缺乏决断魄力。

实干型。核心特点:务实者——我怎样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优势:

敏于将所得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务实、脚踏实地;很现实、很实在;劣势:容易拒绝没有明显实用价值的东西;对基本原则和理论不感兴趣;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采取权宜之计;任务定向。

理论型。核心特点:理论者——这二者有什么联系?优势:纵向逻辑思维敏捷;理性的、客观的;擅长提出**性问题;自律劣势:横向思维有限。

三)人格差异与教育。

人格指学生们在校学习活动中,对人、对事、对己以至于对学校环境适应时,在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人格差异可分为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和自我观念的个别差异。

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惧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是动机指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持续从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因此,教师要更多的将学生学业的成败归于努力,将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学业成就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答案

一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 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 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遗忘原因 有两种观点 一是干扰,分前摄干扰和倒摄抑制 另一种观点是与提取失败有关。2 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答 1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2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3 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

教育心理学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解析 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 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解析 1908年,贾德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即概括化理论。解析 略。解析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答案

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答 内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而不在活动之外。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