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体

发布 2022-10-12 22:46:28 阅读 8813

继续教育体会。

课改试验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使我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很多学生思维灵活,想法奇特,这时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巧妙自然的即兴发挥,能够调节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如果对学生的想法不予理会,也许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这一学习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由于教学实践中理解的偏差,逐渐形成了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我们的学生毫无个性,只会"依葫芦画瓢"。

首先,在课改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我把数学教学当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强调活动、操作,强调直接经验,与传统教学中强调间接知识学习截然不同。此外,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真正的学问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

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而我--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尝试、感受、体悟、总结、发现,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充满自信。

其次,我倡导"对话式"的课堂,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他智慧的火花,都有其可贵的一面。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建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置学生与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同你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才能对话,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与计算,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外,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这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我教学观的转变。因为有了这一转变,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我也做到了寓教于乐,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当学生们在攀登了一个个台阶后,才发现自己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结果,更丰富的还在于追求结果的过程之中。

一)尊重教材,模仿中领悟

首次接触新教材的教师,应尊重教材,深入体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按部就班的讲好每个教学设计,讲过一轮教材后再对教材有所创造地使用。不能拿到教材就不假思索的根据个人想法随意取舍,这样会造成对教材的片面理解,甚至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下面我们来看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线与角中《角的度量》一课(教材内容见左面),《教参》对本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里提到“本节课没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这个活动就是指学生探索∠a与∠b分别有多大。

有的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一“活动”的呢?我听了这样的一课。

首先,这位教师出示∠a与∠b,让学生观察:哪个角大?然后,教师提问:

这两个角究竟有多大,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到用量角器测量角,教师就领学生认识量角器,教学如何测量角的度数。 看,这位教师太重视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这一教学结果了。

他把本课浓缩为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完全把引入量角器的过程跳过去了。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培养学习的方法和数学思维,他丝毫没有体现。 其实本节课教学只要教师尊重教材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意图。

比如:首先,教师出示∠a与∠b后,提问:你知道∠a、∠b分别有多大吗?学生尝试用直尺、三角板度量,然后发现直尺不适合,但三角板可以度量角。

也就是用角来度量角。于是教师引导:我们找一个比∠a、∠b都小的角∠1。

学生用∠1分别与∠a、∠b比较。学生会发现∠a、∠b的大小都是∠1的3倍多一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如果∠1再小些,量出的结果就更精确了。

于是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教师出示教具——1°的角,通常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单位,测量角的大小用度。

使学生把知识排成序列,便于形成知识结构框架。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习度量角。

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亲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体会引入它的必要性,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钻研教参,实践中体会

我们要上好新课程的课,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不仅要尊重教材,更要深入钻研教参,领悟其中的新理念,然后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参》致教师(一)的第一部分就介绍了教材的总体特点,其中第二点是“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接着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对于教参的这一重点注解我们是如何落实在教学中的呢?我听了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线的认识》一课(教材内容见左面)。

首先,这位教师分别展示了斑马线、舞台灯光、铁轨三张**,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三幅图中的同一事物——线。然后学生分别观察斑马线、舞台灯光、铁轨的各自特点。接着教师出示课前画好的直线、射线、线段**,让学生分别与上面三幅图一一对应贴好,最后教师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我认为稍微改动一下设计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学生观察出三张**中都含有线后,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图形画出这幅图中线的特点,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段、射线与直线,再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这样画,使学生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点。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特点进行概括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王影。

2019会计继续教育判断体

财务会计热点。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要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环境,没有必要考虑国际市场环境。错误x 2.新会计准则重判断 讲依据,强调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正确 3.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信息披露 提高了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正确 4.收益观要求在计量属性上尽...

继续教育教育叙事

从地狱到天堂。如果你把学生当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如果你把学生当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教书27年,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下课铃刚响,我就准备好教科书提前到教室。上课铃响后,我会准时进教室。学生们喊 老师好 后,有学生迟到在教室外喊 报告!站到!我毫不留情地说。早读,哪怕是北风呼啸的冬天...

赛普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三大领域

专业领域 体能领域 运动 领域 老年人体适能领域 特殊人群领域 运动 领域 青少年体适能领域 孕产体适能领域。1 业绩 会员 管理。2 私练团队业绩管理。3 健身俱乐部管理运营。1 产品定位。2 市场营销。3 互联网 健身。职业通道 为你的未来保驾护航。1 专业技能方面职业通道。2 俱乐部管理方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