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发布 2022-10-12 05:49:28 阅读 8583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

1、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2、 构成物质:水,酒精,蔗糖,大多数气体(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3、 符号:用化学式表示例如:2个氧分子:2o2 三个水分子:3h2o

4、 性质:(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3)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5、 分子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大小、体积、质量)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 从分子角度看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习题:1、图中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4、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6、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二、 原子。

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2)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

原子物质。3、 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

习题:1、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3、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间空隙增大。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6、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bcd. ①

7、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8、某同学在实验室闻到类似碘酒的气味,寻“味”而去,发现实验台上棕色瓶内装有固体碘。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

a.碘易升华 b.分子在不断运到 c .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9、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10、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第二节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3)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2)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题】、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年3月,受里氏9.0级**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3、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4、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g,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g,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a/b b. b/a c. 12b/a d. 12a/b

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三、离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因此,通常我们把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3、离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题】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即。2 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是的。分子之间有同种物质的分子,他们的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他们的不相同。3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很小。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可以再分。4 打开...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 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理解分子的概念。理解原子的概念 理解原子 分子之间的相似 相异及相互关系。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1分子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吴峰时间 2016.9.29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