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0-12 03:42:28 阅读 8851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3、初步欣赏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其不同的**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气息的支持;2.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受气息的支持。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启发式、问答式)四、教学准备:钢琴、相关歌曲**。

五、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有什么看法?

生:普通的土壤。

师:泥土还可指草野、民间。顾名思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民歌。2、民歌介绍(课本中)

师: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在祭祀、传统节日中会唱,有时还伴有舞蹈动作。本单元介绍了两首,还有两首民歌是抒情类的。

后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师:这次课着重介绍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之所以会让同学们学习这首歌,主要是因为,相对来说她传唱的更广泛些,也更轻易学,旋律优美。

师:大家熟悉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半个月了爬上来》,知道是谁创作的吗?生:

师:是王洛宾(创作者介绍:王洛宾,2024年生于北京,83岁去世,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家之一。

他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师: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恋歌,歌曲描写了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演唱速度为中速,要有感情地演唱。3、发声训练:

打嘟练习、带词发声练习、调音练习。(此练习从打嘟开始逐步递进到跳音练习,上行下行都进行)。

4、教师范唱及学生跟钢琴演唱演唱要求: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满含激情,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

5、歌曲欣赏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另外的三首歌曲蒙古酒歌斯琴格日勒演唱《银杯》、雷佳演唱的《阿瓦尔古丽》及藏族酒歌,韩磊演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教师总结:

很多民歌是很优美的,同学们可以去听听其他民族的歌曲,下次课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作业布置。

1、自己学唱歌曲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

2、完成课本上能完成的练习。

阿里郎》苗族《阿里上的姑娘》侗族《歌唱美丽的家乡》朝鲜族《蝉之歌》高山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阿瓦尔古丽》教学过程:1.歌曲介绍。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动人而富有想象力的维族民歌,由作曲家石夫(《娃哈哈》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一首疆民歌曲调填词改编的。维语中“古丽”即“花”,如石榴花叫阿纳尔古丽,月亮花叫阿依古丽。而“阿瓦尔”是指“空气”,那“阿瓦尔古丽”不就是“空气之花”了?

我想这是极富诗意的比喻吧,意指这位姑娘美得已无法再用眼睛所能看到的美丽事物来比喻了,所以只好借用清新、无暇、透明而富有生命力的空气了。阿瓦尔古丽也许只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她的故事也很可能是一个传奇。2.

作者简介。

王洛宾,2024年生于北京,是最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家之一。“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自2024年在兰州改编了《达坂城的姑娘》之后,王洛宾便与西部民歌结缘,并把毕生的心血和情感倾注在西部民歌里。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王洛宾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1]3.歌曲结构分析: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全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均系一句歌词的重复,只是前一乐句落在主音上,情绪比较平稳,运用了3/84/85/8几种节拍交替进行,表现了哈萨克族青年的爱慕之。

情虽已表露,但很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也表现出了青年向往与情人约会的急切心情和幸福的遐想。4.艺术处理:

歌曲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哈萨克青年活泼的性格。

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民族风格,深刻理解哈萨克族歌曲风格的韵味以及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准确的表现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时对爱情萌生的渴望的心态。

最后的结束句,音域安排在较高声区,演唱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沉浸在一种美好的遐想之中。二、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

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

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

酒和歌已结成亲密的孪生姊妹。这两者间有紧密的配合和有力地互相推动。“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 1 教学目标。1 能用柔美 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 年轻的朋友 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 都达尔和玛利亚 维吾尔族民歌 阿瓦尔古丽 以及蒙古族民歌 银杯 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 特点与风格。2 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 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教学难重点。认知藏族 蒙古族 哈萨古...

第三单元农家孩子的歌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小瓜棚 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3 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