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0-12 03:01:28 阅读 3436

第三单元声音。

一、单元概述。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

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7课时,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3课和第4课,集中**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

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在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在这一单元,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按照教科书的步骤和要求做各种声音的实验。

运用文字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将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上。

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画图交流结果。

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

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自主学习内容。

二、**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中。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一、 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交流自主学习。

三、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然后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发生物体都在振动吗。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得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2、分组实验2:结合作业本27页活动记录表,实验并观察记录使锣、鼓、钢尺、橡皮筋、桌子、水发声后的现象。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反思: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一、 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用力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记录在作业页本28页活动记录1中)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记录在作业页本28页活动记录2中)

3、分组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记录在作业页本28页活动记录2中)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反思: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3 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举...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边形 教学设计。2009 12 06 22 46 43 分类 教案 三年级数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刘亚。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 总是 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 画龙点睛 2.朗读课文,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