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认识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并能有所启示。
2.熟读精思,学会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含英咀华,反刍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并能说出这些语句的含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泛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尤其是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反刍”一样反复品味,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本单元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其内容都是论述与读书治学修身相关的道理,但论述的角度和论述的方法却不一样,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因此,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
最后,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能力,要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
九《成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够准确的说出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大题小做”的写法。
2,熟读精思,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品味谈话式的语言风格。
过程方法:
1.通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理解几处文言句的意思。
2.运用查找资料和询问的方法,能叙述囊萤、映雪、悬梁、刺骨等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品味谈话式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功,人人都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成功的呢?”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是啊,生活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些有关成功的启示。今天,我们来阅读北大教授季羡林根据他七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所得出的成功之道,相信会给我们每个同学有益的启发的。
二)朗读课文,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1、作者阐述了成功的三个条件,在作者眼里,这三个条件的意义一样吗?作者是如何阐述的?
参考:作者先承认有“天资”,但不惟天资;接着肯定“勤奋”的作用,即使天资再高,不勤奋也无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公理;然后说“机遇”,以实例为证,指出要正视它的存在,而且指出其重要性。接下来,通过引用比较分析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2、你认可作者的看法吗?请援引实例为作者进一步证明,或者有理有据的表明自己的看法。
教师适当提供关于“天资”、“机遇”、“勤奋”的材料。
第二课时。四)精读品味课文,学习谈话式说理的方法。
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1、从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概括要点:“大题小做”、说理清晰等。
2、反刍品味,有新的发现:谈话式说理等。
五)课后延伸:
1、积累文中隽永智慧的语句。
2、收集更多的成功人士的实例,并能从中概括出成功的道理。
十《创造学思想录》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简单说说创造学思想理论的含义。 2.从课文中得到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展创造性思维。 3.品味文中隽永智慧的语言,分析它们的含义过程方法:
1.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及《创造学思想录》这部书。
2.积累有关创造的故事或道理。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得到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展创造性思维。 3.品味文中隽永智慧的语言。
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我创造,所以我生存”,他阐明了创造的意义,要想创造就必须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美国思维科学学者冯奥赫的《创造学思想录》节选,相信大家能从中有所启发和收获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把无法理解的片断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2.对你认为讲得很有道理的片断进行比较详细的解释和分析,适当给这个片断寻找新的事实或理论依据。
三)品读课文,获得启示:
1.用通俗易懂的话概括作者在语录中所阐述的有关创造学思想理论。
2.这些创造学思想读来非但不觉得晦涩难懂,反而觉得饶有情趣。品读课文,说一说产生如此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充分发挥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是作者的思想碎片和智慧火花,生动形象,又有生活气息,这些奇思妙想、惊人之语把读者印象深广高远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引燃了读者思维的激情。
第二课时。3.关于创造性思维的道理远不止这些,你能否说出一两点来,并能从生活中举一两个“聪明人做聪明事”的例子,用类似课文的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说明你的道理。
四)课后延伸:
1.摘抄文中隽永(精炼油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语句,并能加以分析和体会,说出自己的感受。
2.想办法阅读奥赫德《创造学思想录》全文。
十一《学问和智慧》
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2.学习用论据证明论点,分析文章的说理层次。
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3.课外收集一些关于学问与智慧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问”和“智慧”是大家熟悉的两个词汇,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肯定学生认为两者有关系的看法,指正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说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希望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参考:生字新词有寸积铢累、矻矻穷年、探骊得珠等;还有一些文言词句。
2.读完后思考: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并能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说说理由。
三)解读课文,理清结构。
1.再读课文,梳理一下作者说理的思路,即作者是如何逐步地摆出其观点的?
参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
一、二自然段,解说学问和智慧的概念的不同;余下的为第二部分,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二者相辅为用,只会显得更为重要;最后自然而然的归纳全文,作者站到了俯视问题的高度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
2.在整个过程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运用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材料,浏览课文,在文中做好记号,并在旁白处点评一下这些材料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四)课后延伸:
对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你完全同意吗?同意的话,找点实例进行加以进一步的证明;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表达清楚,也找相关论据加以说明。
十一《学问和智慧》
第2课时。一)复习: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说说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二)思辨训练:
1.对作者的这个观点,有同学认可,也有同学不完全同意,并且也摆出了自己的理由。按照老师的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辩论。通过辩论,各小组要能够得出一个更完整的结论。
2.阅读《学问与智慧》一文后,有同学认为学语文不必费太多的力气,你以为这种想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你会怎样劝说他?
参考:懂得学问是知识的聚集。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说理最忌枯燥,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你阅读本文有无这种感觉?本文为什么会让读者喜爱?
参考:(复习)作者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的方**述道理,显的通俗易懂;本文的语言充满智慧,意趣盎然,不失幽默。
2.读自己认为警策睿智幽默的语言,在书旁白处进行点评。
3.完成练习“三”。
4.诵读这些句段,争取背诵。
十一《论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课文能说出培根的审美观。
2.品味形象睿智的语言。
3.学习杂感的写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对美的理解。
情感态度:学习培根的审美观。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没在灵魂。”爱美是人类的天性,那么,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就向英国大哲学家、美学家培根请教一下。
二)初读课文,认识“美”:
朗读课文,你觉得作者眼中“真正的美”是怎样的美?为什么?
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的美。作者强调了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具价值的,但作者并没有否定外表之美。
三)再读课文,梳理“美”:
1.这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说经常是断想式的,具有跳跃性。那么你在读本文的时候,有无杂乱之感,试着梳理一下文章的层次。
参考:(1)以两种人为例,论述“内在美”的重要。(2)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的比较, 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3)通过某些老人与年轻人相比,强调美德最美。(4)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2.在整个论述过程中,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是自己的观点具备说服力的?
参考:多用实例。有的具体,有的概括;有的用来直接证明观点,有的用来作比较;这样,使得道理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说明。
第二课时。四)深读课文,品味“美”:
1.作者层次清晰的、有理有据的阐述了他眼中的美,你有没有从文中欣赏到作者的美呢?
参考:准确精炼、隽永含蓄、充满智慧的语言。
2.你是否觉得这篇文章已经很完美了?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尝试着精加工。
建议:在论述“才德与美貌也可以并存一身”这一观点时,作者所举的人物多是帝王,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你能否找出更好的事例论据。
五)思维拓展训练,创造“美”:
用精炼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认识,并能通过对实例的阐述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
2.能够理清文章脉络,并认识作者所强调的“和”的意义。
3.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课前准备: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扫除字词障碍,借助文下注释理解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读:准确、流利。
1.点名读:正音,掌握文言文准确的停顿。
2.自读:达到准确流利的标准。
3.齐读:检查方式。
二)二读:读懂文章的意思。
1.提出课前准备时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寻求解的方法。
2.同桌相互检查重点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3.教师出示检查小练习。
三)三读:梳理文章的脉络。
1.作者通过这篇短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阐明这个道理的?
四)四读:得到启示。
1.你认为作者写本文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争的成功经验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你能否举例说说“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五读: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帮助学生背诵。
写作训练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3 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举...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边形 教学设计。2009 12 06 22 46 43 分类 教案 三年级数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刘亚。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 总是 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 画龙点睛 2.朗读课文,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