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旅游产品分为整体旅游产品与单项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
不可感知性(也称无形性、最主要,最基本)、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差异性(异质性)、不可贮存性(易逝性)、缺乏所有权。
3、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年龄和地域亚文化群体。
4、澳大利亚旅游学家波乃克把旅游行为分为休养、体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旅游。
5、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个体的态度决定其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和做到什么。(丹麦朗格)
6、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
7、旅游业的三大支柱:酒店,旅行社、交通运输。
8、导游语言是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融合。
9、态度的三因素模型:认知、情感、意向,态度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罗森伯格)
10、罗伯逊把消费者可觉察到的风险分为功能风险和心理社会风险。
11、卡普兰把觉察风险分为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
12、奥尔波特假设知觉经验的方向受心境、态度、价值观念、需要以及类似中间变量的影响。
13、态度的功能:功利性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认识功能。
二、判断。 旅游会成为社会风尚。
一旦离开家,进入幻想世界。
温顺性,进取性的个体通常会对旅游感兴趣。
国际旅游者轮船是其主要交通 (错)
旅游是人们逃避厌恶,寻求刺激的最普遍的方式。法国社会学家乔弗里认为旅游是一种使人们暂时逃避到“第二现实”中的游戏。
态度不如情绪稳定。
如果降低自己的知觉栅栏,人们就能得到更多的享受。
人类有强烈的探索需要,这种需要仅仅用冒险尚不能充分概括,因为人类的大多数探索是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的。
笑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业,石油产业是第一大产业。
度假旅游者比不度假的人更加活跃、更有信心,更好奇,更善于交际和心情更开朗。
对很多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扩展性很大的决策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与感觉有有机的联系。
人们常说经销旅游的人在做愿望与幻想的买卖。
附加: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旅游: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以及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效度:指心理测验测出它要测量的能力或特性的有效程度或者正确程度,一般用测验所得的分数与某种标准的相关系数来表示。
信度:指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旅游者的决策类型:
1.常规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政策问题。又叫习惯性决策,主要靠经验。
3.有限决策:通常比较明确简单,旅游者没有积极搜集信息或者评价每个备选方案,只是使用简单的决策规则在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4.瞬时决策(冲动型决策):事先没有考虑过,在一瞬间完成的决策。例如广告牌激发的决策。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选择性注意——知觉防御(perceptual defense)
有选择的注意是知觉防御的一种形式,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如可能大多数不再注意飞机上的安全设施,其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航空旅行没有那么危险。
理解:广告中使用中等程度的模糊信息是最优的。
行为学派:学习是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的结果。(华生)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普洛夫):当一种引起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一起出现时,就会出现经典条件反射。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
例如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b.工具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operate conditioning(斯金纳):个人学习去做那些能产生正面结果的行为而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这一过程中被奖励的中间行为称为塑造。发生情况:正强化(奖励)、负强化、惩罚。
eg:香水。
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的消费者心理状态(如消费者态度和渴求利益)上的变化。更适用于重要的和高度参与的产品购买行为(买房买车,出国留学)。
接近-接近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一个人必须在两种期望中进行选择。
接近—回避冲突:当人们期盼着一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它时,便产生了接近—回避冲突,或称为趋避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威胁性,便产生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只是迫于形势,必须接近其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当一个人对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旅游动机分类。
1)【日本】田中喜一:心理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精神动机(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身体动机(**的需要、修养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经济动机(购物目的、商务目的)
2)【澳大利亚】波乃克:休养旅游(异地疗养);文化旅游(修学、参观、宗教仪式);社会旅游(蜜月、访亲问友);体育旅游(观摩比赛、参加运动会);政治旅游(政治性庆典活动);经济旅游(订货会、展销会)。
3)【美国】麦金托什: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和声誉(自我实现与个人发展)
4)【美国】奥德曼:健康;好奇;体育;寻找乐趣;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专业或商业活动;探亲访友;自我尊重。
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成因素和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对环境的反应中保持一贯的作用。
个性类型:希波克拉底:黏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
卡伦·霍尼:温顺型、进取型、孤独型。
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
本我(潜意识最深层)完全倾向于立即的满足——他是思想中的“政党动物”,它根据快乐原则来运作,行为则受一种想要使快乐最大化和逃避痛苦的愿望支配。本我是无私和无逻辑的,他将一个人的精神活动向快乐的行为指引,而不考虑任何后果。
超我同本我相对的,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意识,它是社会规则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且阻止本我去寻找自我满足。
自我是介于本我于超我之间的一个体系。是在**和道德之间展开的战争的裁判。他寻找途径以满足能为外界所接受的本我。
一个人的个性由三种自我形态组成:儿童自我形态(支配个人的要求,需要,欲望,情感和情绪),父母自我形态(行为、态度的**,告诉人们如何处世和分清是非),**自我形态(指导解决问题)
a.闭合原理: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的倾向,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验填补空白。
eg.一个不完整的广告可以提高对产品的注意和唤醒。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b.相似原理:是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即将相似的物体集合成系列,从而产生一个统一的整体。eg.把各种山视为同一类的旅游地。
d.接近原理:是指人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视为一个游览区。
二、名词解释。
图形场地原理: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具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广告中常利用这一原理。
距离摩擦:地理学家将距离对旅游的阻止作用称为“距离的摩擦”。意思是旅游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经济上的代价、时间上的代价、机会上的代价、体力上的代价以及人们从一地到另一地而引起的情绪上的代价。
因此,距离摩擦对旅游有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也有促进作用,距离远的旅游景点充满神秘和朦胧感,给人以更多的新奇和希望,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人们更加向往,探索其奥秘。
复杂性需要:复杂性的实质使人们对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的追求。萨尔多瓦·马迪说,生活太复杂了,不是凭简单的一致性理论就能平安度过并加以理解的。
根据复杂性理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要走访的是那些从未到过的地方,他们寻求变化,避免在家时已习以为常的,或者已经经历过的东西。
心理描述法:或称生活方式个性分析法,与个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关,即与个人的日常工作规律、活动、兴趣、见解、价值观、需要和知觉有关。
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
尤利西斯因素是推动人去做某件对他本人而言是非同寻常的并包含一定危险的事的动力。
观察学习:又称**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的过程。
扩展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是扩展性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比如出国旅行,热气球,月球旅行。
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在环境反应中保持一贯的作用。它是学习、知觉、态度、情感、动机的综合体
认知失调:由费斯汀格提出的,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从众压力: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会产生紧张感,促使他与群体趋向一致。
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
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的消费者心理状态上的变化。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创立人是德国的韦德海默·马克思,直接应用于营销策略。广告**、**水平、分销渠道和品牌特性等要素被看做一个整体并产生了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知觉整合:即人们组织知觉形成一幅完整的对象图画。其最重要的原理是闭合原理、相似原理、接近原理和图形场地原理。
四、问答、论述。
1、比较家庭游和跟团游,家庭决策怎么做出的?其特征和表现形式?
从旅游对象,旅游动机,旅游形式,旅游交通,旅游路线,旅游目的地分析。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第1章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1 旅游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消费者在访问地停留一夜次以上,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旅游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广义 旅游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本书所讲为狭义旅游者。2 旅游消费行为产生...
旅游心理学
课程名称 旅游心理学 tourism psychology 课程 030640 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2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材 甘朝有 旅游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天津,2001年3月 第二版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1 孙喜林荣晓华...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旅游从业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对旅游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研究在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研究在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对开展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有一定的帮助。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旅游者的心理研究,旅游服务的心理研究,旅游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