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指南》引领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途径。
发表时间:2015-7-1 21:09:46 | 人气:48
摘要:为了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针对3至6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制定了新的《指南》,帮助孩子、教师、幼儿园等各方明确了各自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未来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更是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新《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幼儿教师能够基本理解《指南》中对于从业教师的要求,但是我们对自身专业成长还存在着不少困惑。
因此,在《指南》指引下,有必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与途径进行梳理。
关键字:新《指南》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一直以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在颁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前,还制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是幼儿园指导幼儿学习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具,但是《纲要》内容集中表现在“教”的要求,并没有仔细分析幼儿在学习时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幼儿教师在学习、理解、执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时,一定要从自己的职业入手、从关心幼儿入手、从科学研究入手,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一、在新《指南》引领下对我们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1、 围绕幼儿发展,转变幼师专业的教育角色。
新《指南》的四大基本理念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幼儿的发展”。那就是说一切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因此,以幼儿的发展为背景的知识体系下,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认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过去的形象和地位,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
这个引领者的角色细分下来,还有几点要求需要注意:首先,教师的引领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引领必须从生活的角度进行,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天性;最后,教师的引领必须按照社会化的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 保障幼儿权益,确保幼师专业的全面发展。
在新《指南》背景和意义的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幼儿教育是构建幼儿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点领域必须依靠科学的标准和制度,才能保障幼儿接受的质量教育权益不受损害。对于幼儿权益的保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实现幼儿未来发展利益的保障,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全面,而全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专业发展目标要全面;二是专业发展能力要全面;三是专业发展成果要全面。
3、 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既然新《指南》始终围绕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始终建立在掌握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新《指南》中将年龄作为幼儿发展的分类标准,具体确定了幼儿三个阶段幼的五大领域发展。这一划分标准的出台,为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成效指明了方向。
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3至6岁不同阶段幼儿能够具备哪些知识,能够做到哪些事情,应当达到怎样的认知及动手能力。了解了这些基础问题后,教师就应当围绕幼儿的发展要求,重视游戏与生活教学,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同时将新《指南》中的要求作为教学检验的重要标准,不断自我检视,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成长发展。
二、在新《指南》引领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途径。
1、 深刻理解新《指南》中幼儿发展的基本理念。
新《指南》围绕“3至6岁幼儿发展”为中心,站在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高度制定了幼儿的素质基础发展要求。其根本在于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的观念改革与模式,其中观念改革是模式改革的前提。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指南》,从而掌握幼儿发展的基本前提、规律、要求以及途径;然后全面审视自身的教育工作是否与幼儿发展相一致,并积极结合实际,查找教学问题;分析原因,并在新《指南》引领下适当调整教学活动,遵循幼儿发展的发展特点与年龄要求。
只有深刻理解幼儿发展理论,才能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相一致,即始终积极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人文环境,因势利导。此外,3至6岁的幼儿需要老师的爱,需要在平等、尊重、信任的环境中生活。因此教师应投以亲切的微笑,多给他们爱护和关心,尊重肯定他们的决定与做法,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结合新《指南》要求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1)社会品质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又都具有社会性。幼儿社会品质,即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
我认为幼儿社会性品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信心,同时另一方面,自信心也是促进幼儿其他社会性品格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比如,在模拟商店购买物品时,“老板”会热情询问客户“您好,请问你需要购买什么东西?”,在客户对于物品有疑问时又会积极向其解释,当客人准备拿着食物离开的时候,又会说:
“当心烫手。”这样一个简单的情景能够使幼儿很容易地理解同伴间的尊重和关心。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游戏,但是通过《指南》的学习后,又对其延伸出了许多其他社会品质的培养训练点。
比如,当遇到故意刁难的“顾客”怎么办?教师说,“老板,你的东西质量太差了,我不要了”。自信的孩子会说,“不好意思,这个杯子您买回去的时候是好的,是您自己弄破了,我们不能给你退货”;而不自信的孩子就可能会说,“那我把钱退给您吧”。
我们会发现,一些“老板”遇到“坏顾客”时,不敢大声说话,甚至都急的掉眼泪了。通过这个情景模式,教师对于每位幼儿的性格弱点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在下一次“购物”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幼儿的自信心逐渐恢复,性格也会开朗不少。
2)学习品质上:幼儿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设计学习环境,侧重各项学习品质的形成。
比如,在幼儿园教育内的模拟性游戏中,幼儿们轮流当起了图书管理员,在多次扮演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后,幼儿均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交流。学会诸如,当读者来后,“图书管理员会主动上前询问,”“您好,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客人拿着书坐下后,她又会有礼貌地说:
“请爱护图书并注意保持安静。”此时,教师要求大家都在模拟的“图书馆”中开始看书,每人一本绘本图书,如《我想回家》、《好饿的毛毛虫》、《逃家小兔》等。此时幼儿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
但不到十分钟,角落里淘气的栋栋便开始不耐烦,嚷着要出去玩了。经过引导,“图书管理员”主动站了起来,态度和缓地要求这位“小读者”快快安静下来,不要影响其他人学习。栋栋看看其他人都盯着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又重新坐下看书了。
通过经常性地模拟图书馆活动,不但培养幼儿的自信与主动表达力,而且使得幼儿逐渐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调皮的小朋友,到了“图书馆”中也能够安安静静地学习好一会。此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教学,比如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绘画学习中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培养幼儿乐感等等。
三、总结语。
过去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大都比较笼统而忽视幼儿话语权存在,而现在在新《指南》的引领下,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将已有的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融合,变成具体的操作规程,更加细致地指导着幼儿教育工作者从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教育。新《指南》的实施,不仅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从教学观念上改变,更是从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角度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自我的思想认识。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正是在《指南》引领下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落实过程。
在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中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启示。
2014-03-27 15:26:47 作者:窦颖**:金台教研网浏览次数:349 文字大小:【大】【中】【小】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和规章:《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关键要务。
新世纪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的要求,继续强调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
学前教育对质量的追求以“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发展”为根本目标。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做保障,还有赖于高质量的课程和高质量的教师。在这两个对学前教育质量有影响的关键要素中,高质量的教师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因为,高质量的课程要发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10月9日,教育部下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吹响了将科学保教进行到底的号角,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高潮。《指南》在明确对幼儿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揭示3~6岁儿童学习规律与特点、勾画“高质量课程”图卷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指南》的贯彻与落实,关键在教师。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相比非专业人员,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发展需要,据此设计高质量的课程,并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促进幼儿身心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指南》围绕“高质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幼儿教师在通过与“高质量课程”的互动来促进幼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首先取决于头脑中是否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专业理念。理念正确,是行为正确的先导。《指南》强调要尊重儿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尊重“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值”;要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家长和教师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等等。
这些理念的提出,突出强调了学前教育要回归“儿童中心”的本质,引导教师去思考当前教育实践中部分存在的“去儿童化”教育的错误倾向。同时,这些对幼儿教师专业理念的要求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也是一致的,是在更具体、操作化的层面对教师专业理念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和要点。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
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须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儿童发展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
对这三类知识,《指南》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在儿童发展知识方面,《指南》全面、系统地对3~6岁儿童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做了描述,引导教师将发展心理学所呈现的儿童发展与幼儿在各领域的具体学习相结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书本上的“儿童发展”与生活中的“儿童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在学科知识方面,《指南》在《纲要》所规定的五大领域“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地明确了幼儿在每个领域学习与发展最应关注和掌握的关键经验,从而为教师设计领域课程所需的学科知识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再次,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指南》强调的以整合的方式施教、基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施教、针对幼儿学习品质施教等观点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教师设计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指南》着重强调了三点。
首先是观察儿童的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是高质量课程设计的起点,更是评价幼儿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据。所谓发展需要,是指幼儿的“理想的发展”与“现实的发展”之间的距离。
其中,“理想的发展”主要指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方面的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幼儿发展心理学获得;而“现实的发展”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全面、细致观察幼儿,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学习特点。可见,观察是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规程》和《纲要》都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规程》);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纲要》)。但如何观察儿童,则主要是由《指南》给予了更具体的指导。
专业化成长座谈
提升内涵成就事业。在 青年专业成长 主题论坛上的论坛稿潘宗。刚才几位教师从沙龙式教研和网络研培等方面讲述了各自在专业化成长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听后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也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了。一直以来,在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一些做法,不知道能否和在座的各位产生共...
专业化成长总结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刚带这个班时,我还是一个刚开始工作的新教师,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快要结束了,班里的孩子也跟我们一起生活了两年。而我也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基本上也能够得心应手。对照自己刚开学时写的专业化成长计划,本着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思想对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做...
教师专业化成长
重视教研教科研,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根据学科特点,我们组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发现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提问存在的问题。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催化剂。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 问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