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作业归园田居》

发布 2022-09-08 04:52:28 阅读 3179

以《归园田居》为例。

一) 以往我教《归园田居》

首先出示教学目标,比如“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了解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意;体会诗作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会背诵和默写这首诗”等等,然后教师一言堂,告诉学生诗人陶渊明的大致生平,告诉学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领着学生看注释,逐句逐句地翻译诗句的意思;然后提一个个琐碎的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所体现的感情,告诉他们“先抑后扬”的写法连用了两次,先叙事,后写景,最后议论点明中心。教师感情投入,讲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还带有自我表演的情调,学生捧腹大笑。

总之,一节课倒是热热闹闹,学生也理解得不错,整首诗也能背诵下来。

但我自己反思,这样的教学,我们老师们要教三年的古诗,光课本上的就72首之多,每堂课都这样去教,不得把我们老师们累坏了啊(当然我们老师以苦为乐是应该的)。

除了学生感到老师知道得很多、也很风趣、学习古诗也挺快乐之外,他们能学到什么呢?

二)“先学后教”给我的思考。

第一步,学此理念: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宗旨,即“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第二步,有所感悟:洋思的“先学”,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地位;“后教”也是这样,它又突出表现在“兵教兵”和“师教兵”上,大大突出了教学中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宗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实惠。

第三步,反观自己: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我总觉得自己课堂教学最大的损失,我没有教给学生方法,也没有培养其能力。我没有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没有提高培养他们欣赏古诗的能力,没有培养他们在古诗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生生之间的讨论或师生之间的争论,学生很难在一节节语文课中获得学习古诗的愉悦。因此,他们对古诗的记忆不会长久。

三)教学《归园田居》的改进情况。

第一,生定目标。结合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让学生发言制定出教学目标。

第二,生说诗人。办法是让学生上网或到七年级历史课本,去查阅有关“陶渊明的生平”,然后分小组讲述,在选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总结。如果学生丢掉“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教师要及时予以补充。

第三,自学诗意。铺垫一步:让学生书法好的同学将该诗的全文,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大家评字,并注意“荒”字的写法(不要多些一个点儿)。然后学生自学注释。

第四,口译诗文。分小组口头翻译全诗。让学生说出重点掌握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重点掌握“荷”字。

第五,译诗反馈。方式:找一男一女两名同学代表各自的阵营(男生阵营和女生阵营)去讲台上手持教鞭翻译全诗。

并给打分。其间,教师教给学生用“组词法”翻译古文的技巧,例如,“南山”译为“南山脚下”,“草”译为“野草”,“盛”译为“旺盛”,“稀”译为“稀稀疏疏”等等。

第六,学生质疑问题。例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来的?

第七,教师质疑学生:例如,既然陶渊明对田园生活是热爱的,对世俗生活是厌恶的,那么,怎样理解“草盛豆苗稀”和“衣沾不足惜”与主题的关系?从而得出“先抑后扬”的写法,并感悟其强有力地表达力量。

第八,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完成背诵,并感悟本诗“造语通俗,言简义丰,清水芙蓉,浑然天成”的艺术特色。

第九,当堂训练。(习题略。)

四)教后感。

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真正实践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的高效课堂。“我的命运我主宰”,洋思学生的这句话很有分量。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 归园田居作业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 归园田居作业。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初二语文暑假作业 归园田居作业,欢迎参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 5题。归园田居 节选 归园田居 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方宅十余亩,草屋 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小学二年级作文《归园田居。一》鉴赏

小学二年级作文 归园田居。一 鉴赏。文学经典,耐人寻味,通过古往今来中国数学史经典名着的阅读和品味,培养我们管理系统的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知识。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从而不仅接受了知识,提高了素养,更为关键性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对于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环境下,人文事物的认识和道德情操...

初中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 设计 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一 设计意图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 时代背景 串讲全诗 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 创设声情并茂 视听结合 动静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