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可靠的。
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文中指著作。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次序。
答案:d解析:d项,“序”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排列座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c.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答案:d解析:a项,“明智”,古义,有见识有智谋;今义,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等。
b项,“自若”,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如,毫不拘束。c项,“迁徙”,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⑤不同,②③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⑤不同。
d.①②不同,④⑤相同。
答案:a解析:①②都是“把……作为”,③都是动词,认为。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贾谊论。[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
“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
“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
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负:具有。
b.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申:表明,申述。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穷:贫穷。
d.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特:只。
答案:c解析:c项,“穷”,逆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b.
c.d.
答案:d解析:a项,“其”,①代词,那;②副词,表推测语气。
b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c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来。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和忍耐,借此劝诫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论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是以贾谊的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于处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答案:a解析:a项,概括分析不正确,贾谊不是“没有什么遗憾”,而是遗憾没有施展自己的才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2)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3)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答案:(1)我看过贾谊的议论,如像他所说的那样,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汉代?(2)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3)贾谊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
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何以”,宾语前置;第(2)句、第(3)句都是判断句,第(2)句“……者,……也”表判断,第(3)句“……也”表判断。此外,词语方面,“愚”,我;“虽”,即使;“若”,像;“识”,见识。
参考译文: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过贾谊的议论,如像他所说的那样,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汉代?
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被重用而抑郁死去。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接着又派学生子夏去申述自己的意思。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离开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
“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
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
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用来决定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
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
此后又因经常感伤哭泣,最终过早地死了。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
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所以不是非常英明智慧、不受他人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发现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
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而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0过秦论第一课时
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 2018年3月14日。课题教学重点。过秦论。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1 背会贾谊相关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依据 2017年高考大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2 诵读课文 理顺文意。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以理解文意和翻译的形式对文 ...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
月考试题。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 卷 42分 一 每小题3分,共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遒劲 j ng 踟蹰 ch ch 踽踽独行 j 纤小文弱 xi n b 忸怩 ni 骨髓 su嘉言懿行 y为富不仁 w i c 说服 shu 创伤 chu ng 间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2.初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3.梳理通假字,掌握一词多义。重点难点 1 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了解有关背景资料 2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课前预习 1 课内词汇。缪 m 公避匿 n 缪 mi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