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2-10-12 11:08:28 阅读 9557

拿来主义。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散文和诗歌。

鲁迅先生的杂文不仅犀利、深刻,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胸膛,而且数量庞大,结集出版的有19本:《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鲁迅受到众多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说:“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蔡元培在鲁迅病逝后说: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党**奉行**主义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时封建复古主义和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其中,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认为不向文化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联系。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论语》曾有这样的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且要辩证吸收。鲁迅将这种思想行为在一定的背景下上升为一种思想动向——拿来主义。

有记者问天津作家冯骥才:“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说:

“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外的事物逐渐进入中国,近几年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看待外来事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对待外来事物我们需要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简介文体知识。

广义的杂文是“只按做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的文章;狭义的杂文则是以正义感为底色,以文化含量为肌理,以讽刺和论辩笔法为基调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简单地说,杂文是散文的一类(一般以议论为主),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的文艺性**。

杂文具有短小、活泼、犀利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文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战斗性与愉悦性和谐统一;②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③幽默与讽刺巧妙运用;④形式活泼,短小精悍。

分析课文。文章结构思路。

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自己来拿。

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评价它的?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进步”。反语,落后反动。

第一段的结构示意图。

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是什么?(第三段的结构示意图)

送来”的表现和危害。(第六段的结构示意图)

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有哪些?(第八段的结构示意图)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怎样的?(第九段的结构示意图)

第十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2、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3、实行拿来主义的作用是什么?

4、实行拿来主义对人有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什么?

分析全文结构。

先破后立。1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②拿来

3 送去的后果④导致送来 ⑤拿来主义。

送来的危害所以⑦⑩总结。

品味语言特色。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使用口语,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大师”暗含讥讽,“捧”表现“大师们”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悲可笑。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正话反着说。“进步”表明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使用俗语,拿来者的神态跃然纸上。

总结: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讽刺。

幽默嘲讽皆为文。

第一,将批判对象形象化、漫画化。作者将要批判的观念形象化,然后着意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并予以无情的否定。如批判闭关主义的危害时,不说外敌入侵,清**丧权辱国,而说“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再如写徘徊的孱头、放火的昏蛋和欣欣然入室大吸鸦片的废物,将其要否定的对象漫画化,表现其滑稽、可恶的特点;又如写捧着古画、新画一路挂过去的大师们,让人忍俊不禁;而对于背着烟枪、烟灯周游列国的人的联想勾勒,则让人感到可厌、可悲。

第二,使用反语来增强讽刺效果。或寓贬于褒,如“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或贬词褒用,如“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或引用敌论的原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第三,使用旁敲侧击的表现手法。如“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既嘲讽了“送去主义”,又给那种追逐时髦的“摩登”风尚来个顺手一击。又如,在写“得了一所大宅子”之后,作者插入“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对反动文人邵洵美因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自我炫耀的言行,也顺带一笔予以嘲讽。

**。作者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用相当大的篇幅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这样写有四个作用:一是“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使得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有刻不容缓之意。二是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批判为阐述“拿来主义”做了铺垫。

三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四是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

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使立论更加鲜明有力。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里的“抛来”“抛给”“送来”三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可称为“拿来”呢?

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是有目的的。“抛给”犹如“嗟来之食”,那意味着轻蔑、侮辱。“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颇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概括而言: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给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

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略者有恶意的“输出”。拿来——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讲,即主动挑选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东西。

“运用脑髓”就是动脑筋思考;“放开眼光”就是识别精华和糟粕;“自己来拿”就是独立自主地选择,不依靠别人。

主旨归纳。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道理,指出了“拿来主义”对构建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总结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段):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做论证。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作者先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晓畅,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外,在文章的其他许多地方也广泛使用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打破大门”“碰钉子”等形象地揭示出清**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以致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第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拓展阅读。回到常识的鲁迅。

—读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邹汉明。鲁迅是一个持久的话题,事关他的议论以及藉由他的文字进入现实所发生的联想,他一九三六年去世迄今,从来没有中断过,可是,他生前丰富的表情,自从一面上书“民族魂”三字的大旗加诸其身以后,就顺理成章地被勒紧为固定的一种了——眉头紧锁,就差一点双手握拳了;头发根根竖起,理所当然被解释成是对反动派的无所畏惧。鲁迅的这一种死后被创造出来的表情,一九四九年以后,通过一只权力的扩音器,向广场上聚集的人民不断阐释,过度地阐释,成为国家记忆的一部分。

而在参与创造鲁迅的人当中,不仅有政治人物,也有鲁迅曾经的论敌,还有后来多如牛毛的所谓鲁迅研究专家,他们共同将鲁迅的眉毛加粗,头发弄直,额头涂亮,还给他贴上了胸毛。鲁迅就这样被抽去了血液,成为一个越来越远离他的亲人、朋友和读者的抽象的政治符号。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 4 第三单元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 4 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 鲁迅 闭关自恋太荒唐,送去主张亦媚洋。小脚抱残遭嘲笑,全盘西化若投降。继承改进吃鱼翅,抛弃吸收住旧房。大胆拿来真伪辨,为吾所用就发扬。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十月怀胎懵懂孩,牙牙学语始知乖。感从身受知凉热,爱有付出方去来。慈母舐犊非为报,严父育...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教案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解析。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 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

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1 单项选择题 请将选项填在下面空格中,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移粟 s 洿 ku 池狗彘 zh 不王 w ng b.鱼鳖 bi 丧 s ng 死饿莩 f 孝悌 d c.数 c 罟衣 y 帛颁 b n 白兵刃 r n d.鸡豚 t n 庠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