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 作者简介。
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 整体感知诗文内容。
3、 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其意境:并尝试写诗。
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走进作者: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20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罗奇·叶赛宁。
1895-1925),俄罗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三、检测预习:
1).济慈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叶赛宁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2、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五、合作**: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六、精读品析
4)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
第二节:写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再次写。
七、拓展延伸:
结合这两首诗的特点,尝试自己写一首诗。
八、反馈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慰藉( )
镶嵌晨曦( )
瞰望深邃( )
河水潺潺( )黝黑( )
2.选词填空。
虔信虔诚。、破除迷信,( 科学。
、许多人都( )地相信佛教。
惦记惦念。、老人( )孩子。
、老师总是( )着班级。
混浊污浊。小河里的水十分( )
排污管内排出( )的城市废水。
板书设计。蝈蝈与蛐蛐。
济慈。总——大地的诗歌——永生。
分 --夏——蝈蝈的乐音 __没有停息、
冬——蛐蛐的歌儿充满生机。
总——蛐蛐蝈蝈意象叠印——尾声。
夜。叶塞宁。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教学反思。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从中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
外国诗两首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能正确朗读诗歌,初步理解鉴赏诗歌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2.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为外国诗歌。现代诗的语言高度凝练且跳跃性较大,意境深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3.中招考点。在河南中招中,一...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
初中语文导学案。年级 九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 审核 课题 外国诗两首 课型 自读课授课时间 2014 2015 一 第三周。导学目标 1 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 通过阅读感知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内涵。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3 学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导学重点 1 通过...
《外国诗两首》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内容预览 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课文分析 蝈蝈与蛐蛐 和 夜 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蚰蚰 一诗仅仅勾勒了夏 冬两幅小景 仅仅描写了蝈蝈 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 歌声 不断的规律,歌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