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学习诗人从不同角度抒发爱国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领略诗歌浓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重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2.欣赏诗歌语言,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味。
学习难点】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能深入诗歌的意境。
自主预习案】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莱蒙托夫被尊为文学史上“ ”他一生充满忧患意识,素以忧国忧民著称于世他别具一格的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全部创作都饱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 ”
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诗人黑人文艺复兴时的领袖,被誉为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 ,想到林肯**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 诗就这样产生了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却可以激起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唤起他们争取自由的热望,可以增强他们为美好未来而斗争的信心。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信() 慰藉()惦念()
颤抖() 镶嵌( )深邃( )
晨曦( )沐浴( )潺潺( )
河畔( )瞰望( )浑浊( )
黝黑( )3.解释下列词语
虔信: ②慰藉:
晨曦: ④深邃:
瞰望:4.《祖国》一诗中诗人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 、的景象,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乘着马车寻找“ ”的过程,并截取了了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令他感动的画面,详细地描写了的场景,抒发了对祖国“ ”
5.《黑人谈河流》中诗人想通过“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①俄罗斯民族诗人奇异的爱情 ②哈莱姆的桂冠诗人黑人的命运非洲的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 2.qián wèijiè diàn chàn xiāngqiàn suì xī mùyù chán pàn kàn húnzhuó yǒu 3.①虔信:虔诚地相信 ②慰藉:安慰 ③晨曦:
晨光 ④深邃:深远,深奥 ⑤瞰望:从高处往下看 4.森林河流透过苍茫的暮色颤抖的灯光农家生活的场景奇异的爱情 5.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课内**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这是华夏儿女对祖国深情的告白爱国主义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永恒的歌唱今天,让我们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人莱蒙托夫对祖国奇异的爱,在奔流的密西西比河上倾听黑人休斯发自肺腑的自豪的歌声。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歌。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莱蒙托夫用他奇特的想法抒发了对祖国的爱边听范读边用笔勾画说说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内容来表现这种“奇异的爱情”的?
通过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诗歌的主旨。
2、莱蒙托夫的《祖国》在平实的形象描写中抒发炽热的爱国情感,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却在深邃中显现自豪的民族感与自信心朗读课文,说说“古老的黝黑的河流”喻指什么?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喻指黑人的历史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历史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三、聚焦主题,合作**,初达目标。
二)品读诗歌。
3、马车跃过村落间的小路,目光透过苍茫的暮色,那闪着微光的白桦,那醉人的农家笑谈,这可爱祖国大地上的一草一木,怎能不引起诗人悠远的向往!在《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4、当列车缓缓地从密西西比河上驶过,诗人的思绪随着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不息,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又一条孕育了黑人历史的河流他感觉“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应该怎样理解“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三)赏读诗歌。
5、“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平凡的树木农舍还是深邃的长河大江,在诗人笔下,它们都被染上了特殊的情感请欣赏《祖国》第二小节,说说作者如何让炽热的爱国之情通过平实的景物表现出来的。
诗人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乘着马车”“透过苍茫的暮色”寻找“颤抖的灯光”的过程,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这是他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令他感动的画面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6、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与感受爱的胸怀品味下面的语句,并仿照例句写几句话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丘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紧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
祖国啊,我爱你那。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农人们伴着口哨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爱国情感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崇高而美好的共同心声!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诗人笔下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今天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云帆济沧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拓展检测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覆盖(fù) 白桦(huá) 颤抖(chàn)
b.汹涌(xiōng) 慰藉(jì) 虔信(qián)
c.浑浊(zhuó) 瞰望(kàn) 黝黑(yōu)
d.晨曦(xī) 河畔(pàn) 深邃(sùi)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
a.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恭敬而相信)
b.都不能激起我心中慰藉的幻梦(安慰)
c.我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惦记、怀念)
d.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深奥)
3.爱国情感,古来共谈落花飘零,龚自珍写下己亥杂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沙场点兵,辛弃疾唱出破阵子&8226;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矢志收复中原,赢得一世英名的伟大理想身陷囹圄,文天祥悲吟过零丁洋》,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内语段阅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战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4.找出统摄全诗的一句诗。
5.这段描写了俄罗斯的哪些景物?试分析其中蕴涵着的情感。
6、你是如何理解“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的?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质朴美,也有韵律节奏美,请你品析一下选段的语言特色。
4.“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5.诗人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色,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乘着马车”“透过苍茫暮色”寻找“颤抖的灯光”的过程,还有几幅祖国土地上常见的让人感动的画面,这些正好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感情 6.“但”及两个破折号,表明作者对祖国的“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7.
提示:从诗歌里找到句子,加以品析,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一句中“鲜血换来的”,突出了光荣的来之不易,语言凝练、质朴且句尾“荣”“静”圧韵,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
初中语文导学案。年级 九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 审核 课题 外国诗两首 课型 自读课授课时间 2014 2015 一 第三周。导学目标 1 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 通过阅读感知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内涵。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3 学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导学重点 1 通过...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 学案设计 袭祥鹏审核 陈振华。教师寄语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设想。课文是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并不很复杂,很容易弄懂。同时,人物个性相当鲜明,语言个性化,很有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迅速把握故事。的情节,同时多朗读,加以适当的表演,在表演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并初步学习写作戏剧评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