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读《堂吉诃德》练习题

发布 2022-08-16 17:33:28 阅读 5996

10 读《堂吉诃德》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徘徊(pái huái) 稚嫩(zhì) 秾丽(nónɡ)

长髯(rán) 蹩脚(bié) 歧路(qí)

静穆(m阴霾(mái)

2.根据词语的含义,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秾丽(繁盛艳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

2)一株衰老不材的橡树微微啜泣(哭泣时抽噎的样子)。

3)那是个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

4)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来回地走)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3.(六盘水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我们是。

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4.(兰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c )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句末加“的问题”;b项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d项搭配不当,“而是”改为“更是”。)

5.填空。本文第一部分详细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初读《堂吉诃德》的情景,流露出那时对堂吉诃德的敬慕与同情。第二部分比较简略,概括叙述了长大后再读《堂吉诃德》的心情变化。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b.①③cd.③②

7.(甘肃中考)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的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 “第一次”等,请你另外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8.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哪三个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

童年时期、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快**的时候。

9.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阅读感受?为什么?

作者更珍视童年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因为童年时代作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从而激励自己前进。

10.“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个笑柄,可是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遭人嘲笑,跟身体受伤一样,都是英雄的本分;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难受,正像他受了伤叫我心里不忍。”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阅读感受?

这是童年的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直接而真实的感受。他认定堂吉诃德是一个英雄,他是以儿童纯真、朴实的心来认识书中人物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英雄固然应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然而,即使是“身体受伤”“遭人嘲笑”,也是“英雄的本分”。

11.作者对那些上流人物是什么态度?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蔑视的态度。从文中“我们瞧不起那些下流俗物,那种人花花绿绿,穿着绫罗,谈吐高雅,而且顶着公爵头衔,却把一个才德胜过他们的人取笑”可以看出。

03 拓展阅读。

庆阳中考)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天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似乎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来留意一本书呢?

慢慢的,我看见灰尘把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却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可机会还是来了。

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沙滩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我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书拿出,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垫过杯子扫过灰尘的书,似乎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

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大世界》2023年第8期,有改动)

12.“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1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

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 怎样的心理?)

酸酸甜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到自己手中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

14.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描写(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15.第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阅读10那树》赛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 那树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教授本课我是从两个维度入手的 一 文本维度 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 学生纬度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 品味 理解,不求面面俱到,惟愿有所感悟。总的目标是 给学生今后的散文阅读打开一扇窗...

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

10 那树。设计理念 本文是台湾散文的名作,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既把课文当作语文材料,又把它当作认识自然 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在朗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去领悟课文的价值,如思想价值 情感价值 审美价值 文学艺术价值 语言文字价值 教学步骤 一 朗读课文...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课件

第六章。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九年级 3 班6名学生的成绩如下 80,85,86,88,88,95.关于这组数据的错误说法是 a 最大值与最小值差为15 b 众数是88 c 中位数是86 d 平均数为87 2 已知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a,则数据2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