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案 《不朽的失眠》教学构思

发布 2022-08-16 16:59:28 阅读 4630

《不朽的失眠》教学构思。

九年级语文教案。

不朽的失眠》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借助诠释唐朝诗人张继的七言律诗《枫桥夜泊》而创作的一篇**,主旨在于促使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不朽这个人生问题,它体现了作者所抱持的人以文传的价值观,即个体生命以及附着于个人的功名荣华都是过眼烟云,惟有杰出的精神创造,闪耀着文明的熠熠光辉,亘古恒传。怎样讲好这一课?我认为不妨领着学生沿着作者张晓风的思路一路跟上去。

具体步骤是:

1、引导学生背诵张继的《枫桥夜泊》;

2、了解张继其人及其科举考试失意的处境,进而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这首诗;

3、学生动手改写扩写这首诗;

4、阅读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把学生自己改写扩写的习作与张晓风的**进行比较。

5、知识拓展与迁移。比较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

1)把张晓风**中诠释张继诗的内容划出来。

2)诠释内容的前面加了什么内容?后面运用了什么手法?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结论:张晓风的**比我们的习作内容厚重,思想深刻。原因是张晓风的**前面描述了张继科考落第的命运,在处境狼狈、落拓孤寂之际,张继在一个寂寥静谧的秋夜到苏州孤独行旅,满目凄凉,触目伤怀:

江枫如火,江水如练,月斜星稀,霜结千草,江中渔火,寺庙钟声……有了这些逐层蓄势,气氛烘托,再来诠释张继的诗作,把张继的经历、感触与成就结合起来,显得轻松自然又有深度。尤其是结尾处,张晓风又站在历史、人生的高度,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阐明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一时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为人类留下宝贵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不朽的人。

最后,对张继诗做归结:

黯然神伤下苏州,秋冷雁高无限愁。一宿无眠凝奇句,二十八字足千秋。

为了巩固知识,达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再布置给学生写作题目:查阅陈子昂的有关资料,理解《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意境,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表达你对人生的感悟。

这种构思的好处:

1、讲解与张晓风思路同步,容易与张晓风产生共鸣。2、读写结合,双轨并行,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语文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给学生以思维方法。本节课即通过一例教给学生如何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心灵的感悟与体验。

九年级语文教案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案张祖庆 浙江温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 望而生畏 头昏目眩 深渊 等词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 自主 合作 学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教学...

懒惰的智慧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12 懒惰的智慧。学习目标 1 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2 学习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重点 3 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结构,欣赏文章幽默的语言。难点 学习指导 讨论法 问答法 比较阅读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

九年级语文教案 《悔的边缘》教案

悔的边缘 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 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理解悬念 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 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3 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情境导入。大家看过电视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没有?多 展示有关 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