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8-16 06:32:28 阅读 4287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的根本特征;

2、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展授课。

1、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可分性的观点。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认识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认识分子的特征。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1、香水为什么会散发出怡人的香味?

2、湿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干的比拟快?

3、白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不一会就没了,而水变甜了?发现问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提出研究主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有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1、【教师讲解】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开展简史。

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出示**】a、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b、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得出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教师举例】说明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边听、边看得出结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思考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分子看不见,水却能看见?

得出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思考问题】水为什么能变红?

出示**】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

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

3、【思考问题】50ml水+50ml酒精=1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成立吗?

演示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

得出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

运用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与**认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1、【思考问题】前面我们做过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水蒸发和水电解一样吗?为什么?

得出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回忆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实验,讨论、交流、答复。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比照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微粒性以及分子的特征,从分子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知道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在讲授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时,先给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试图让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水分解的过程**现了哪几种微粒,各几个?

这些微粒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不变?

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从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但结果学生对微粒模型图不熟悉,答复前两个问题很困难,对后面的问题就更无从入手了。这样尝试之后就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只在“分子、原子关系”“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及主要区别”等处安排学生交流讨论。力求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紧扣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在**会想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为主线。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学科 化学授课班级 九年三班执教人 赵金英。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目的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特点。学习运用比较 分析 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 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b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通过实验 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 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 协作的合作意识。教学重 难点 分子特性的 实验准备 大 小土豆 牙签 西红柿 ...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 改进实验 补充实验 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 质疑 驱动 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