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11 16:25:28 阅读 5085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处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的构成以及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化学变化。该节课的重点是分子的构成以及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物理、化学变化;难点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

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是关注分子、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情况,由此引出分子、原子的定义。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术语和用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知道分子的构成 。

3)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化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微观粒子**等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通过分析、讨论、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三、 学情分析。

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分子的**和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部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则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所以能让学生明白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统一性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加困难了。

四 、教学设计特点。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进一步的深挖教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1)借助多**教学,使微观粒子宏观化,宏观反应微观化,降低学生对微观世界理解的难度。

2)通过多**、想象以及教师的分析,让学生能体会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分子的构成。

2)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化学变化。

2 、难点:使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统一起来。

六、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分析、比较、讨论、多**等方法。

七、 教学用具:

多**。八、课前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

2.知道分子、原子的特点。

九 、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二、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未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2.化学变化: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分子、原子的定义。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十。一、学习评价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b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通过实验 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 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 协作的合作意识。教学重 难点 分子特性的 实验准备 大 小土豆 牙签 西红柿 ...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 改进实验 补充实验 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 质疑 驱动 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1 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2 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分组实验 a组 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b组 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c组 1 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