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教材分析。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吴晓春。
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第六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的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共分三节: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表示,主要内容有:溶液的组成定性表示: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组成定量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节是对溶液知识的深化,学生将认识到除了水这一种常见的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学生更将认识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主要包括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继而认识到可以用溶解度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从而找到了用于解释经常遇到的易溶、难溶、微溶等现象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认识理解结晶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重点、难点】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1、重点: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表示。
1、重点: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辨证关系。
2)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难点:1)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各类计算。
2)溶液的配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1、重点:1)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4)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2、难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2课时。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5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3课时。
本章复习1课时。
本章测试1课时。
二、教法设想与建议:
1、p150页[你已经知道什么],应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节的意义。
2、p151页的[活动与**]中,建议再增加一些常见悬浊液与乳浊液的例子,如把面粉放入水中,动物油脂放入水中,从而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化学存在;建议对[实验1]中现象的描述加上“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便于学生归纳加深对溶液特点溶液均一性与稳定性的特点的理解,如能把三种液体的形成过程能用简单动画演示其微观产生过程,让学生对其微观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溶液的形成。
3.由于学生见到的无色溶液较多,所以很容易把无色也当作是溶液的特征。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多展示几种有色的溶液,纠正学生的想法,并为以后利用溶液的颜色鉴别物质打下基础。
4.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建议也可用多**课件加以演示,加强直观性,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5.p157页通过图6—9讲述溶液的组成,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称取、量取等)让其感受溶液各组分的“量”,通过计算与操作,感受到溶液各组分的量关系,甚至可以提供体积的量关系比较,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顺理成章的引出质量分数。
6.p158页 [活动与**]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教育。
7.p160页[观察与思考]可结合p161页[拓展视野]的无土栽培相关知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或地校课程进行实践,比较水与溶液的“营养价值”,但书中所提供的种子大多冬天难以发芽,建议选择豌豆等。
8.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书上的例题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是这部分内容考试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里要补充一些内容:1、涉及体积、密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溶液稀释的计算。
3、与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9.p164页可以补充有关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以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10.p164页**活动实验一“量取5毫升水分别溶解食盐、蔗糖、消石灰各5克”,在现在的温度下,5毫升水不能把5克食盐或蔗糖溶解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建议把5克改成3克,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11.p164页“交流与讨论”中,第二题“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可设计成课题,让学生比较干洗与普通洗衣的原理上的差别。
12.p165页[交流与讨论]、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区别联系的理解。
13.作图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p166页的[活动与**[中,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时,应该以学生在数学上已经学习并掌握的函数解析式和函数图象的绘制为基础。也应通过从图中找几种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来加深学生对用作图法是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的理解。
14.p168页[活动与**] 。
问题讨论】1.物质分散系中有关乳化中的“乳浊液”的概念是否有必要适时让学生了解。
2.课本p165页“大量实验表明……,使水的沸点……”此处是否应改为水溶液的沸点,以突出是溶液的某些性质。
3.在讲述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时,是否可提出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第7章的学习做适当铺垫?
参考资料】根据《标准》提供的学习情景素材。
胆矾晶体的形成。
方法一:用cuo和稀硫酸反应后滤液结晶得到。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烧杯、量筒、漏斗、滤纸、剪刀、药匙、氧化铜、稀硫酸(1:4)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5毫升稀硫酸(1:4)倒入一个蒸发皿里,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到将近沸腾(但不要使稀硫酸沸腾)。
然后注意保持这个温度,一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一边慢慢地撒入氧化铜粉末,直到氧化铜不再溶解为止。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装置好漏斗,趁热过滤(过滤时不溶性物质可以留在蒸发皿里,不必转移到滤纸上)。将滤液收集在烧杯里。使滤液逐渐冷却,仔细观察晶体生成时所发生的现象,并记录晶体的颜色和形状。
如果滤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晶体生成,可以把滤液倒入洗净的蒸发皿里蒸发几分钟,再放置冷却,就会有晶体生成。
方法二:硫酸铜晶体溶解后利用晶种再结晶得到。
称取75克硫酸铜晶体放在烧杯里,加水200毫升。当晶体完全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取一块硫酸铜小晶体作晶种,用细铜丝扎牢后吊入溶液中。
每隔2—3天,把上述晶体和溶液转入另一烧杯中,除去烧杯底部析出的小晶粒。一段时间后晶体不断长大,并且从不规则形逐渐变成规则的晶体。晶体长大后从溶液中取出,擦干表面后涂上清漆或其他保护层,以防止表面风化。
说明:配置的硫酸铜溶液必须是饱和的。硫酸铜溶解时可以稍加热,然后冷却到室温后过滤。
海水制盐(日晒法)
选择海滨平坦坚实的地方做成的浅池叫盐田。由水沟引海水入储海水池内,静置,使泥沙沉降,再引入二次蒸发池中,利用日光、风力等自然蒸发作用使含盐水浓缩至接近饱和后,导入结晶池,水分继续蒸发,溶液浓缩到1.21 g/cm3左右,即有食盐晶体析出。
此法适用于气温较高、湿度低、雨量少、多风的近海地区,我国东北及河北的一些盐区,都用此法生产。
有机玻璃的溶解与粘接。
服装干洗 何谓干洗:干洗是以挥发性有机溶剂清洗织物达到去除污垢的一种洗涤方式。
干洗是利用有机溶剂如石油溶剂或精制烃类物来洗涤衣物,而普通洗涤是以水作溶剂。洗涤时,溶剂中常添加特制洗涤剂,以提高洗涤过程中的去污和除渍能力。此外,现代洗涤剂还可使衣服产生再膨化效应改善其手感。
两种洗涤方法相同之处,是在衣服烘干之前,均采用高速离心法甩干衣服中的水或溶剂。而其差异则表现在甩干衣服后之各道工序。
在普通洗衣过程中,洗涤工序完成后,大多数洗衣机需取出潮湿衣服,采用自然蒸发干燥(例如晾干衣服),或滚筒甩干。但在干洗时,“潮湿”的衣服实际上饱浸干洗剂,而不是水。所以,不宜选择室外晾干方式,而是利用干洗机已改进的滚筒甩干法,从衣服中去除剩余的干洗剂,并把它**再用。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
课题金属矿物与冶炼。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元素有两种存在形态。2 认识几种金属矿物。3 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 认识还原反应及物质的还原性 2 过程和方法 讲授 课件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 还原反应 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为人类社会做出...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考点研究
第六章溶液考点总结。第一部分知识点复习 1.了解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及乳化的定义。2.溶液的特征。3.溶于水时降温的物质升温的物质。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4.物质在水中溶液快慢的因素。5.某些固体物质溶于水中可以使溶液的凝固点沸点某些物质溶于水中能导电的原因 6.掌握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之间...
第六章例子
例子 美国商业部门1959 1998年工资y与生产率 人均产出 x回归。1.回归结果 y 29.51 0.7136x e se 1.94 0.024 t 15.2 29.61 r2 0.9548 d 0.1229 2.68 2.残差如图所示,从残差图看自相关。残差et 实线 和标准化残差 虚线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