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24课时

发布 2022-08-11 20:36:28 阅读 9963

本单元第1课时总第 24 课时

专题三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隔的。

(2)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从微观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再分与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4)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理解原子的核电荷数与质子数以及核外电子。

数的数量关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原子的相对质量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初步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5)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关。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6)理解离子的**,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觉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真存在的。

(2)通过分析原子的质量在记忆、书写、运算的不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和微粒间是有间隔的,使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通过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与排不规律,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物质的欲望,建立唯物主义观点。

(2)唤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向往。

(3)看待问题要仔细分析,根据现象寻求答案。。

4)任何事物都的变化都有其内在原因,学习也一样,只要用心,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1、 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他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

2、 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学会相对分子质量的初步计算。

4、 了解原子与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5、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1、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理解原子、分子的关系。

4、理解分子、原子与物质的关系。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7课时。

第1课时:微粒的运动特征。

第2课时:分子、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3课时:原子的内部结构。

第4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第5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

第6课时:离子。

第7课时:复习。

教学顺序调整说明:

本单元第课时安排在下一单元“元素”的教学之后。

第一课时微粒的运动特征。

教学重难点: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是有间隔的。

教具准备。1、实验用品:品红、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

2、实验仪器:铁架台、烧杯(1000ml烧杯1个、100ml、烧杯2个、50ml烧杯3个)、

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实验】 每人拿出一张纸,撕开后重叠、再撕开、再重叠、重复上述动作;

提出问题】在把纸张撕开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

分析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认为把物质分得很小很小,当用手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仪器,这样就可以把物质分得很小很小;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钱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能无限之至把物质分下去吗?很明显这是不行的。

无论我们的手法有多么先进,总有那么一刻,物质会小到无法再分。那么此时,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这个问题。

板书】专题三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刚刚我们说到了,当把物质可以被分成很小很小的小东西。这个小东西就是床说中的“分子”。那么这个东西究竟有多小呢?

举例子】这么说吧!1滴水(20滴水为1ml)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这么说,还是无法感受到分子究竟有多小。假如要把这1滴水中的分子数目数完,我们用10亿人来数,平均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不吃不喝不睡觉,需要三万年才能数完。由此可见,它是不是小到你无法想象啊!

小结板书】一、 物质是由微粒——分子构成的。

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如下特点:

1、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问过渡】分子除了小,它还有什么其他的特征吗?接下来我们用两个实验**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演示氨分子运动实验。

1、 向盛有水4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将a烧杯中的溶液分一半到c烧杯中。

4、 另取一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将c烧杯放置在大烧杯旁边作对比。一会儿后,观察现象。

5、 实验装置图如下:

6、 分析解释图如下:

小结板书】2、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演示实验】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1、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观察品红的扩散速度。

2、给烧杯加热,观察品红的扩散速度。

小结板书】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提问过渡】 一箩兜小米和一箩兜大米混合,能得到两箩兜米吗?

学生回答】 …

分析引导】物体间存在间隔,那么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间隔吗?

举例子】举例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例1:100ml水跟100ml究竟混合在一起,所得液体的体积一定小于200ml。这说明什么?回去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做这个实验。

例2:气体能被压缩说明什么? 分子间有间隔。

例3:物体热胀冷缩,说明什么?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例4:熬油的时候,满满的一罐子油,冷却凝固以后,体积会变小,说明什么?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分子间距离不同:

气态 > 液态 > 固态。

小结板书】3、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距离(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注意:温度可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也可以改变分子间的距离,但是不能改变分子自身的大小。

三、结束新课。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微粒间存在距离,微粒间的距离也受温度的影响。这些问题有些抽象,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认真体会、理解。

板书设计】专题三物质的构成。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 物质是由微粒——分子构成的。

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如下特点: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3、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距离(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注意:温度可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也可以改变分子间的距离,但是不能改变分子自身的大小。

布置作业】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 水蒸发为水蒸汽,所占体积变大;

2、 墙内开花墙外香;

3、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4、 湿水洗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5、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装入体积为40l的钢瓶中。

教学反思】授课时间: 年月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32课时

单元2 第 3课时总第32课时 第三课时单质与化合物。教学重点 1 建立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能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却别单质与化合物。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已经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学重点 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提问 物质分为几类?学生活动 两类,分别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31课时

单元1 第6课时总第31课时 第六课时离子。教学重点 1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2 常见离子符号的书写。3 归纳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教学难点 离子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提问 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什么是稳定结构?学生活动 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时候,是稳定结构 展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示...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30课时

单元1 第5课时总第30课时 第五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教学重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他们科学地排列起来,所得到的一张表。元素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