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练习题

发布 2022-08-09 03:51:28 阅读 9792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知识梳理。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燃烧是指___与__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b

c2.缓慢氧化:反应速率比较慢,不容易被人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等。

自燃:由缓慢氧化放热引起的自发燃烧。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易燃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___以下。

4.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5.**:**指在___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产生___使气体迅速膨胀的结果。

疑难突破。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的危险。

问题**。问题 (2010青岛中考) 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一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剧烈。

典题精讲。例1把几小块木炭放入球形管中,按图3-18所示连接装置。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图3-18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2)必须跟氧气接触;(3)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木炭是可燃物,木炭燃烧还必须同时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温度和氧气,打开活塞不加热,木炭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木炭不能燃烧;关掉氧气,即使给木炭加热,因接触不到氧气,木炭也不会燃烧;如果球形管内的木炭加热到着火点以上,再通氧气,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由此就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②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a.必须跟氧气接触;b.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例2 2023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灭火的效果。b、c、d都是合理的破坏燃烧条件的方法。

而a项则是降低可燃物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

答案:a例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救。

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习对燃烧的原理及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室内**,如打开门窗,会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助长火势;有机物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势顺风蔓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顺风扩散,应逆风逃离灾区。

答案:d知识导学。

通常所说的燃烧可以这样理解: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反应,伴随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但是要注意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如:

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例如:

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物质能否燃烧从外因和内因来理解:

内因:必须是可燃物。

外因:(1)必须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三者的共同点是:(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不相同。

灭火的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想学会灭火的方法,必须掌握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促进可燃物燃烧实际是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思考哪两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样这个问题就好掌握了。

**是基于燃烧基础上的有限空间、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才能发生。

疑难导析。关键是搞清**的条件,应从**的实质入手分析,知道**的条件,阐述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引起**。描述为什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是否有发生**的危险。

问题导思。要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首先利用课本知识总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然后收集一些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的反应事实。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仍要从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入手。因为这是**性实验,通过设计多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来说明燃烧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设计实验的方向是:运用控制变量的思维,**燃烧现象与哪一个变量有关系时,让其他变量都相同,看这一个变量的不同对燃烧现象的影响。

本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于是我们不难想到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典题导考。绿色通道涉及物质能不能燃烧的问题,直接考虑是否具备燃烧的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2)必须跟氧气接触;(3)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典题变式。1.小高用图3-19所示装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图3-19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实验完毕,小高把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高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了,请解释该现象。

答案:(1)跟氧气接触;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2)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答出三点即可)

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即剧烈燃烧。

2.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

答案:c黑色陷阱理解灭火的原理时,很多同学认为:可以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实质上,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易改变。只能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典题变式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阻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答案:c绿色通道理解掌握燃烧的两个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安全常识逃生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掌握一些急救、避险的常识。

典题变式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

b.酒精灯不慎打翻**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时,用水扑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

答案:c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新人教版

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2.了解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对 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2.燃烧条件的实验 教后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单元2 燃烧与灭火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 学会通过实验来 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 等现象。2.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比较 观察 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 学习运用主动 的方法,设计实验。3.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

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入新课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的家庭中每天都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做饭,取暖,但有时发生的燃烧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请阅读课本82第一部分,谈谈你的感想,你还听说过哪些类似的事情?阅读 学生阅读 讨论 回答。讲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有着很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