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 2024年新编 酸碱理论的发展

发布 2022-08-07 10:13:28 阅读 9946

酸碱理论的发展。

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十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决定。例如,酸指一切有酸味的物质(如醋酸、乳酸),碱指一切有涩味而溶液有滑腻感的物质(如苛性钠、苛性钾)。这样划分酸和碱是很不科学的。

一切有酸味的物质并不都是酸,如苦味酸。也不是所有碱都有涩味和滑腻感,如碳酸钠就不是碱。而且用感觉来判别酸和碱很不卫生,甚至会伤害身体。

更何况许多酸和碱是不允许用舌头来品尝的,而浓酸、浓碱也不允许用手触摸。

到17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根据实验总结出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而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能腐蚀**,跟酸接触后失去原有特性,而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

虽然波义耳的酸碱定义比以往的高明得多,但仍很不完善。它易跟一些盐混淆起来。例如,氯化铁溶液符合波义耳的定义,但它是盐不是酸。碳酸钾也符合波义耳碱的定义,但它也是盐。

进一步发展酸碱理论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认为氧是酸碱的灵魂,他果断地提出一切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是酸,如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一切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是碱,如氧化钾和氧化钠溶于水生成苛性钾和苛性钠。拉瓦锡的酸碱理论很快被化学界接受。

日文中称氧为酸素,就是受拉瓦锡酸碱理论影响的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拉瓦锡的酸碱理论仍有破绽。早在2024年法国年轻化学家文托雷就指出氢氰酸不含氧,但它有一切酸的性质。后来英国化学家戴维用多种实验事实证明,氢溴酸、盐酸和氢碘酸中都不含氧,却有酸的一切性质。

2024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电离学说后,酸碱理论进一步得到完善。化学家从此规定电解质电离时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叫碱。根据这一新定义,人们可根据酸、碱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多少,定量地来决定酸碱的强弱。

现今在中学课本里用的仍是这个酸碱定义。

然而,根据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规定的酸碱定义,只适用于水溶液,在非水溶液和无水条件下就无能为力了。例如,按上述定义纯净的***气体就不是酸了,因此2024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onsted,1879—1947)和英国化学家劳瑞(t.m.lowry,1874—1936)提出质子酸碱理论。认为任何能放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在质子酸碱理论中,酸碱反应是有质子转移的化学反应。这个理论的优点是:

其一,不硬性规定哪一个物质是酸或碱,而要看物质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判定,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可以有不同的身份。

其二,这一理论可用于非水体系或无水条件,如无水醋酸跟氨气的反应。

其三,质子理论比阿伦尼乌斯理论更好地判断酸和碱。例如,同属强酸的hno3和h2so4

究竟何者更强,在阿伦尼乌斯理论中是无法判断的。但在质子理论中就可相互比较。

从质子理论中酸和碱的定义来看,任何一种酸必定跟一种碱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hac是一种酸,它跟ac(一种碱)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酸和碱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叫做共轭关系。

因此有人把质子酸碱理论叫做共轭酸碱理论。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9 《氧气》教案

氧气 教案。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 认识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技能目标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 式学习法。教学用品 烧杯 玻璃棒 水...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后反思

第十章常见 酸和碱 复习课教学反思竹溪县天宝乡中心学校柯昌东。本章是中考必考内容最多的一章,也是初中化学书中很重要的一章,也是好多学生学后觉得最头痛的一章。无论是在初中教学中还是中考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对这单元知识的复习特别重要。通过这一章的复习,使学生能掌握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酸碱...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 2019 《空气》习题

空气 习题。1.山东泰安中考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稀硫酸除锈。c.液氮作致冷剂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思路解析 氧气用于炼钢利用的是氧气可以助燃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稀硫酸除锈利用的是硫酸和铁锈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也是化学性质 液氮作致冷剂利用的是液氮升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