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

发布 2022-08-06 16:52:28 阅读 9900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

基础巩固】一、字音字形。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s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喧嚷(rǎng) 襁(qiǎn)褓(bǎo)油膏(gāo)颤(chàn)动凝(níng)望

朦(méng)胧(lóng) 栖(qī)息昏晕(yūn) 微漾(yàng)沉浸(jìn)

二、词语积累。

顿:立刻。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将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特别。

妖娆:娇艳美丽。

竞:竞相,互相争着做。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田圃:种粮食、蔬菜等的园子或园地。

禁锢: 束缚,强力限制。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知悉:知道。

栖息:(鸟类)停留,休息。

昏晕:头脑模糊,神志不清。

微漾:水面微微动荡。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出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沁园春,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开阔。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2024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江河,原名于友泽,2024年出生,北京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与舒婷、顾城、北岛、杨炼一起被称为“朦胧诗”的五位主将。

济慈(1795——1821),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2024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202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2024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2024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2024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课内文章梳理】

本单元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一首是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本单元相对集中地学习新诗,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

一、教材分析:这首词是***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2024年2月,***在一场大雪之后,登上陕北海拨千米,白雪覆盖的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雪后壮丽的山河,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全词借景抒怀,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二、主旨: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三、结构:

沁园春雪。上片:总写:北国风光:冰封雪飘实写。

写景抒情望——长城大河山原。

分写:雪后天晴景色壮丽虚写。

下片:过渡:由景到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品评历史人物,指出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四、重点**。

1、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3、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5、“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6、“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7、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鉴赏领悟。

1、本文上阕写景时运用什么手法?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

本文上阕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相映的手法。如“长城内外,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静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化静为动。这些静景和动景都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诗人想象之景,是虚景。

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映,表现了北国壮丽的风光。

上阕写景空间广阔,景色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本文下阕诗人为什么要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评点这些英雄人物,为下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对当时的社会都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功绩卓著,不愧为历史上的英雄。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正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当代的“风流人物”。

3、这首词怎样把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阕写景时,寓情于景,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纵论历代英雄人物,寓情于议,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最后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抒情,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全词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水**融,使全词主题鲜明,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4、本词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也互文的修辞手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综合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贴切形象,富于动感。“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拟人化了,表现了诗人对壮丽雪景的赞美。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阕对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阕诗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词写景、议论和抒情衔接紧密,融为一体。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共九节,全诗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让“雨”对生活在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朗诵。

二、主旨:这首诗写于2024年,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人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能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爱和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女未来的祝愿。

三、结构:

1: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2:雨轻轻地来,满怀爱心。

3: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4: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雨说 5: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6: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雨要孩子们勇敢地笑。

9:雨交待它最终的归宿。

四、重点**。

1、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副标题: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

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如《有的人》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其实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鲜明的爱憎,赞颂鲁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

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期末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期末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一 字音字形。沁 q n 园春分 f n 外妖娆 r o s o 成吉思汗 h n 数 sh 风流人物田圃 p 禁锢 g 留滞 zh 喑 y n 哑 喧嚷 r ng 襁 qi n 褓 b o 油膏 g o 颤 ch n 动凝 n ng 望 朦 m ng 胧 l...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大纲。一。本单元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主要有 1.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及应用。2.年 月 日的表达方法。3.复习巩固名词 形容词复数第二格的构成和用法。4.复习名词 形容词的第四格 第五格和第六格的构成和用法。5.复习名词第二格的用法。二。1介绍 和 认识向 介绍 使 ...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人教版读写主题性学习训练九年级上册方案。第一单元。单元主题 诗歌与自然。课文题目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诗歌两首 阅读引领 1.沁园春 长沙 2.七律 解放南京 3.致橡树 舒婷4.错误 郑愁予。5.雨之歌 纪伯伦6.秋颂 济慈。7.金色的树林不再说话了 叶塞宁 8.一代人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