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

发布 2020-10-12 05:36:28 阅读 2967

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梳理。

单元梳理。本单元一共选了《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四篇文章。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写山,则山厚重;记水,则水灵动。

描绘精致,使**连忘返。学习这一单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4.

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基础快乐园●聚沙成塔。

仿照下面示例,请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中搜集佳词妙句。[佳词积累]

示例:拾级而上安详厚重绿阴如盖万籁俱寂新陈代谢你的摘抄:[妙句积累]

1)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赏析]你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生花妙笔。你看,还未见泉,先听泉声,听着那优美“泠泠淙淙”的泉声,人们不觉心旷神怡,“顿生雀跃之心”。不是人寻泉,而是泉引人,在活泼而灵动的泉声中,人已入山。

在作者笔下,泉充满着灵性,它可爱而调皮,天真而任性。作者巧借拟人手法,将泉水比拟成自家爱女,一方面写出泉水若隐若现,或远或近,有曲有直的姿态;一方面又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寄托在语言之间。倘若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作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

这也启发我们,观察世界必须用心体味,将想象和联想寄予其间,经过这样的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用心爱心专心- 1 -

2)你的摘抄:你的赏析:●熟能生巧。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楹联(yíng)肃穆(mò)涟漪(yī)拾级而上(shí)b.娇娆(róo)峭拔(qiòo)翩然(biān)分道扬镳(biāo)c.流逝(shì)嬉戏(xī)恍惚(hū)五彩缤纷(bīn)d.干涸(gù)惬意(qiè)瑰)丽(guī毫不吝啬(sè)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玲的笑语。b.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危,仰天长叹。

c.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博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d.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

3.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围绕一定中心写一段话。(50字左右)孕育雀跃竭尽惬意生意盎然飞红滴翠能工巧匠心往神驰绿阴如盖4.选词填空。清晰清澈清朗。

1)泉声极(),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2)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透明的境界。

3)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5.揣摩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自选话题仿写一段话。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答案:任意选择三个词,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语句通顺即可4.(1)清朗(2)清澈(3)清晰5.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所写内容言之有物,运用了拟人即可。

考点好望角。

这一单元文章关注自然,语言优美。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写景散文的阅读频繁出现。因。

用心爱心专心。

此本单元的主要考点有:

1.本单元文章语言精美,名句佳段颇多,像“拾级而上、万籁俱寂、小心翼翼”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在中考考查**现的概率极高。除了字音、字形等方面的考查外,还会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的考查。

比如《鼎湖山听泉》第八段中“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对月夜泉声多层次的描写,可以要求考生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要求考生按照这句的结构另选主题进行仿写。

2.本单元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极有可能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语段。就《鼎湖山听泉》而言,文章的第。

二、三、四、八段极有可能成为中考考查语段。这几段重在描写,文字优美,设置题目的难度小,考查也比较方便。我们应重点对这几段进行强化训练。

3.写景散文在中考阅读考查中是比较常见的。以近几年各地中考为例,像广东肇庆的《茼蒿》、江苏盐城的《爬上窗台的绿色》、四川资阳的《如梦家园》、福建福州的《榕树,生命进行曲》、江西的《心中的芦苇》等,这些文章写景优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似乎已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首选材料。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在2024年中考中写景散文仍是热点。在考查方面,往往会要求考生对材料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可以是语言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结构方面的,可以是就某一个句子发表看法,也可以是对段落进行品析,等等。

中考链接岛。

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依旧遗憾;,,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写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基本相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原句中的修辞方法。在仿写题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该题中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体味上,这与《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等课文是紧密联系的。解答该题应该抓住“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一句深刻体会,也就是说世上风景何其多,人因此而产生不尽的追求。

学过《鼎湖山听泉》后,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将文中内容合理地加以概括,成为自己的答案。比如“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鼎湖山的清泉,依旧遗憾;见过鼎湖山的清泉,没见过沙漠的广漠,还是遗憾。”

用心爱心专心。

2.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详见《鼎湖山听泉》第八段)

1)请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2)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不少于60字)

解析]这个语段节选自《鼎湖山听泉》,设题规范,难易适中。第(1)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再赘述。参***:

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第(2)题要求写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这样的题目是不能直接回答的,须经过联想、想象,创造性地解答。

同时要善于抓住题目要求中的“联系生活实际”一词,也就是说解答该题,不能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必须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从难度上说,本题也不是很难,只要我们平时有过简单的观察,解答该题还是比较轻松的。此外题目还要求“要多用描写性的语句”。

何谓“描写性的语句”?就是要细致描摹雨声,细致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实际,想象合理均可。

新题演练屋。

1.九年级(1)班准备以“家乡风光”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如果你是该期黑板报的主要设计者,你打算设计怎样的栏目呢?并简单谈谈你的设计创意。

1)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2)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3)栏目名称:,主要内容(或创意):

2.现有一旅游团要去鼎湖山游玩,请你到互联网或图书馆搜集材料(以及课文所学),写一则左右的导游词。

3.走进第一单元,就是走进了大自然,作家们用生花妙笔给我们摹写了一幅幅美妙的自然画面。其实我国古代诗词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你能写出一句吗?

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将之描绘。(字数50字左右)

诗句:你的描绘:

4.以“自然”为话题,自选一个景点,写一篇左右的写景散文。

用心爱心专心。

(1)农家小院,主要介绍本地农家风光;(2)文化览胜,主要介绍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3)家乡名人,主要介绍家乡的名人故事等2.略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描绘略4.略。

用心爱心专心- 5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大纲。一。本单元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点主要有 1.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及应用。2.年 月 日的表达方法。3.复习巩固名词 形容词复数第二格的构成和用法。4.复习名词 形容词的第四格 第五格和第六格的构成和用法。5.复习名词第二格的用法。二。1介绍 和 认识向 介绍 使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教案。第一讲。u1 1.教学目标 t1sa单词 短语 课文会认会读会写。2.教学种重难点 现在完成时。u1t1sa 1 you h e just come back from you hometown.你刚从你的城镇回来。现在完成时 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结构 助动词...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 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 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2 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 泉 字,抓住 听 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3 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 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4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5 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