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述西欧地区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社会结束后,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情况。主要包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罗马教廷权力的扩大、西欧城市的复兴以及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四个部分的内容。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4世纪,**教被定为罗马国教后,罗马教廷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西欧城市迎来了复兴的美景。
城市内市民阶层的出现,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拜占廷帝国的兴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课程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法国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根据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初步了解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发展情况,**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等级制度图等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讲述历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主的**式学习方法和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欧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2023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要坚持开放包容,杜绝保守狭隘,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复兴的历史意义和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中古西欧骑士在战斗》并配以诗词朗诵。
当古罗马的辉煌渐渐远去,
日耳曼民族的迁徙逐渐开始,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
封建制度占了上风,教堂沉闷的钟声回想在四周,黑暗的中世纪开幕了……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让学生朗读诗歌,开启“中世纪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奴隶社会结束。后来,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很多国家,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据统治时期,被欧洲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
一、 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展示:《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发展》地图。
教师: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上任后,在国家内部实行了所谓的“采邑制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一改革使西欧形成了什么特点的封建等级制度?
学生:查理·马特任宫相后,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后来封地变成了世袭领地。这次改革,就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说明:展示这一**,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这一“三角金字塔”是如何形成的、高等级的人是如何管理下一等级的人、低等级的人是如何向上一等级尽义务的,同时认识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教师:查理·马特的改革,形成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如帝王给予土地和保护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向帝王效忠和提供军队,同样,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给小封建主,而帝王与小封建主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显示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一个特点,就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句话的意思怎么理解?
展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学生: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说明:这个地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代表不同的等级,找学生在这种分组的情况下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这种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的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如公、侯、伯、子、男、骑士等几个级别。但是西欧的这种封建等级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说明:让学生回想并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然后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做对比,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师: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虽然帝王居于“等级金字塔“的顶部,但是在西欧的封建社会内,有一种权力经常凌驾于王权之上,这种权力就是罗马教会的权力。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知识点。
二、**教会扩大势力,罗马教廷权力至上。
教师:**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后来于4世纪时**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让学生们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同时结合《教皇为皇帝加冕》的**,分组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展示:材料一: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为篡夺王位,与**教会勾结。
他篡位成功,为表感恩之情,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把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初期,甚至许多官吏都是文盲。在这片文化的荒漠中,只有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属于“知识分子”。他们长期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和教育等。
展示:《教皇为皇帝加冕》**。
说明: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和**,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使学生直接感受罗马教廷权力的扩大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
学生:在西欧封建社会,教皇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
教师: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后来在西欧社会**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三、 西欧城市的复兴,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教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世俗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上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城市。
同学们思考:西欧城市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在城市内出现了哪两个对立的阶级?
其中的哪一个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学生:西欧城市兴起于。
十、十一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欧城市内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封建主和市民两大阶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西欧的市民阶层用金钱赎买或暴力的方式赢得了自治权。这些市民阶级后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
一部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起资产阶级,他们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欧洲国家的兴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师:395年,罗马帝国**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又存在了约2023年的时间。东罗马帝国定都在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
它曾经繁荣一时,出现了很多辉煌的文化成就。
展示:《圣索非亚大教堂》**。
教师:拜占廷文化不仅包含古希腊罗马文化,也包含东方文化。虽然它的文化绚丽多彩,屹立于欧洲世界多年,但是拜占廷帝国最终于202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所灭。
同学们思考并分组讨论:这个帝国被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拜占廷帝国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加上它只陶醉于自身已有的文化成就,无视新兴的文明因素,不学习和吸纳其他先进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保守的做法最终导致它的灭亡。
它留下的启示是要坚持对外开放,杜绝闭关保守,只有开放宽容才能生机繁荣。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一直至2023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都处于中古时期。在中古欧洲社会,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的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罗马教廷的权力不断扩大,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在西欧封建制度中居于中心地位。西欧城市在复兴的过程中,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而与西欧发展的同时,东罗马帝国创造了独特的拜占廷文化。
它既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但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而又沉重的启示。总体而言,这一课为后来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打下了精神和阶级方面的基础。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为什么**教会既是大封建土地所有者,又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测验题目二:西欧的市民阶级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出现对历史有哪些影响?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二、**教会扩大势力,罗马教廷权力至上。
三、西欧城市的复兴,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四、欧洲国家的兴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繁杂,时间跨度较大,在讲述过程中,要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难点。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节课进行概括分为四部分:一、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二、**教会扩大势力,罗马教廷权力至上;三、西欧城市的复兴,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四、欧洲国家的兴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第一部分通过对“等级金字塔”的现场划分,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第二部分向学生出示有关罗马教会的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罗马教廷至高无上权力的表现,同时使学生了解教会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部分让学生明确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与欧洲城市的重新兴起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资产阶级的出现为后来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第四部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学生以较深的启示:必须开放包容,切勿保守封闭。本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在时间跨度较长的历史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好,相关问题的史料搜集不够多,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也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加注意这些不足。
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含课件 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周掌 134100 点击 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以查理 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 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撰写人。时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 凡尔登条约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教的产生 传播 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2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
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同步练习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 选择题 1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a.法兰西b 法兰克王国c.德意志d 意大和2 教产生的时间是 a 公元1世纪时b 公元前1世纪c 公元2世纪时d 公元4世纪。3 将 教定为国教,使 教会的权力和影响大增的国家是 a.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