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导学目标班级姓名。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导学准备】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有关系。
导学过程】问题1】体验浮力、建立概念。
活动〗利用乒乓球、水槽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讨论〗(1)浸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说明。
2)乒乓球总竖直向上拉绳子说明。
总结1〗练习〗画出上图中乒乓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问题2】浮力产生的原因。
1、实验与观察4: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2、理论分析:如右图,假设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有一个。
边长为l的正方体,上表面距离水面h,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分析。
1)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
2)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
3)左右表面和前后表面受到压强的关系受到压力的关系可以相互 。
总结2〗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f浮。
问题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按p92图10-29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如图(a)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2.如图(b)所示,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如图(c)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4.如图(d)所示, 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浸没在纯水中的示数比较,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分析与归纳。
l)比较图b和图c得到的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无)关。
2)从图c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有/无)关。
3)比较图c和图d得到的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
总结3〗导学检测】
1.浸在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的力叫做浮力.
2.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 n;若将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逐渐 (变大/变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将逐渐 (变大/变小);当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 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n;此时金属球排开的水重 n。当金属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后,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一个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读数为10n,然后把它浸没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4.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应是。
a.f1 b.f2 c.f3 d.f4
5.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压强不变,浮力增加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6.将同一铁块分别浸没于盐水、水、酒精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 )
a、在盐水中最大 b、在水中最大 c、在酒精中最大 d、在三种液体中一样大;
7.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而且va=vb=vc,把。
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a、fb、fc之间的关系是:
fa fb fc (填“<”或“=”
8.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如图表示**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图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n。
导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大连市第二十六中学物理组王新。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的方向。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 方法和结论。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演示与学生应用来归纳知识,形...
八年级物理浮力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9.4 浮力。设计意图 浮力知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难点,知识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应用性比较强。学生对浮力的已有知识中有些错误认识,如 认为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去认识浮力,去理解浮力,因此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让各种观点交流碰撞...
八年级物理浮力
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教学设计思路 浮力知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难点,知识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应用性比较强。本次教学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性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观察 实验 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自主猜想,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思路,让各种观点交流碰撞,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分析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