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 2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发布 2022-07-31 15:25:28 阅读 911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氧气(第2课时)》

教案。讨论]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分析,突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可能的讨论结果]①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②反应物中都有氧气。③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生成物都是反应前没出现过的,是新物质。⑥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评价]对于上述讨论,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可见大家思维比较活跃,考虑问题比较周全,这正是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

小结]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都生成了反应前所没有的物质,即新物质,在化学上把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板书]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

第1页。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提问]根据化学反应的概念,大家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都属于化学反应?举的越多越好。

回答]①煤炭燃烧②蜡烛燃烧③钢铁生锈④食物腐烂[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刚才大家举的一些例子就是。

再如:木材制成纸张,用石油产品制成衣料,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制成氨气,呼吸作用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生成新物质。[板书]②本质特征:生成新物质。

投影]判断以下变化是不是属于化学反应?若不是,说出它们与化学反应有什么不同。

水结成冰②湿衣服晾干③酒精挥发④木材制成桌椅⑤铁铸成锅⑥瓷碗破碎。

回答]都不是。它们与化学反应不一样,在这些反应的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①②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在①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在②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在③中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④⑤都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讲解]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 3制取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导学案。教师评语小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3.通过实验进行科学 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 课前导学部分 教学工作情况 课前知识积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加热氯...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氧气 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 知道氧气的检验方法。3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 空气 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 22

听课笔记。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讲 李小记老师。课题2 氧气。引课。1.从生活入手,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用途。a.供给人类及动物和需氧生物呼吸消耗,潜水供氧物。b.支持燃烧,为人的生活提供热量,航天飞机助燃剂。2.工业中的运用。a.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氧化需要氧化的物质。b.工业原料之一,重要的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