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发布 2022-07-28 17:49:28 阅读 2081

《孟子二章》中考试题·对比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解释加点的字。(3分)

衡( )于虑 ②而后喻以光( )先帝遗德。

2. (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3.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答。4.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1.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 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3.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圹(kuàng):原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1)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 )

3)所恶勿施尔也( )4)兽之走圹( )

2.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译。

3.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2分)

4.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2分)

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

一 目标导学。一 导学前测。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2 老吾老,幼吾。幼,3 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 天时不如地利,二 本节目标。1 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2 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 ...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

九年级语文 孟子二章 学案。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能将文中句子准确译成现代汉语。重点 难点 重点 准确解释重点实词,准确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课前导学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孟子主张人和...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 孟子两章 练习题。一 基础知识。1 解释加横线的字。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七里之郭 多助之至人恒过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 孟子 两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