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练习题

发布 2022-07-27 02:46:28 阅读 5914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解释加横线的字。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

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七里之郭( )

多助之至人恒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孟子〉两章》选自___作者是___名___字___战国时___家,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结论是。

6、《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7、解释一词多义。

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

固: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非不深也( )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文言文阅读。

一)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屡次。

精练。8、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9、翻译下列句子。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10、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5.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未几而盗起2)鲜有用盖者

3)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4)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16.解释下面句子中“为”的含义

1)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2)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3)炮台悉为夷据(《三元里抗英》) 4)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17.翻译句子。

1)未几而盗起,民尽该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2)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18.郑之鄙人无论是学习为盖,还是学习为桔槔,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场。直至想学为兵,又已经老矣,从中可以得到什么道理?

19、粤地那个善于耕作的农民与郑之鄙人有何不同之处?

四)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解释加点的词语:

20、(1)得天下有道2)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

(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也( )

21、翻译下面句子。

1)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2、从选文中,你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五)【原文】孟子曰:“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②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③既成,粢盛既洁④,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①社稷;社,土神。稷:谷神。

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②丘:众。

③牺牲: 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④粢(zi):

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译文】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

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信息提取训练题。

1、能反映下面文段的全息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202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2、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2023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23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3、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4、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5、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水平可能持续走高。据国内**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6、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40字以内)。

九年级语文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孟子二章 中考试题 对比阅读。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

一 目标导学。一 导学前测。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2 老吾老,幼吾。幼,3 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 天时不如地利,二 本节目标。1 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2 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 ...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

九年级语文 孟子二章 学案。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能将文中句子准确译成现代汉语。重点 难点 重点 准确解释重点实词,准确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课前导学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孟子主张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