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22 09:13:28 阅读 3795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彩的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

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38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

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论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如下:

较倾向于第(1)种:“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理由:第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结尾处点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

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使藤野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

第三,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2023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译者增田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

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2023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的近况,可见其怀念之情。

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

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反思人教版

封面 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本课文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自主 合作 的方式,明确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主题,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预习时,让学生细读课文,列出文中所举事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接着,我让...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 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习本文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法。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学案

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匿名 四 思考下列问题。1 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分别发生在 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2 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 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