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心理学 离线作业

发布 2022-07-19 04:05:28 阅读 6594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分析学习的定义。

答: 广义的学习就是指人类的学习,指学习者除了获得个体的经验(如儿童学习走路、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说话等)之外,还要掌握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或者说科学文化知识。广义的学习或者人类的学习具有三个特征:

(1)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特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的,是在经过专门教育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吸收人类文化历史经验为主的主动学习活动。它包括学习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学校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进行。(2)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高效率学习活动。(3)以吸收人类文化历史经验为主要任务。

(4)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2、试述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的主要观点。

答: (1)学习是有目的的。

托尔曼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获得食物。他不同意桑代克等人认为“学习是被动的尝试错误的过程”的观点。认为动物在迷津中的试误行为是受目标指引的,是指向食物的,不达目的就决不罢休。

学习就是期望的满足。期望是个体关于目标的观念,个体通过对当前刺激进行的观察和已有的过去经验而建立起对目标的期望。

2)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他们必须认识这些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所以,对环境条件的认识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学习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形成条件反射,而是形成“认知地图”。

所谓“认知地图”就是有机体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位、距离、时间的立体关系。

3、试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的一种新的发展。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强调学习是社会性质,重视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对学习的影响,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强调学习者通过高级学习建构网络结构知识,并在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学方法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富有创见的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进一步认识学习的本质,揭示学习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吸收了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更加倚重于认知学习理论。虽然该理论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特别的强调,但是对教学过程中另一方---教师的作用则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之后才能得到体现。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对模仿学习加以回避肯定是不合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答: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显示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合的创作、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3)提供充足的自有活动时间,保障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2).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3)在游戏中关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教师可以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在继续游戏的愿望。

5、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什么?

答: 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

1)、比较信赖别人的评价。

2)、主要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评价。

3)、评价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个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

4)、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一般情况下,幼儿总倾向于过高地评价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渐趋隐蔽,自我评价也趋于客观。

6、幼儿社会化有何特点?

答: 第一,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幼儿社会化是通过幼儿与其他个体及群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第三,幼儿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第四,社会化是终身的过程。

7、试分析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答: 品德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在大众观念层面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准则。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道德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人们的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是个体现象,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的要求,使之成为个体意识的一部分并以之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心理品质。品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具有社会性、发展性和相对稳定性,是性格结构中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成分。

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依据和评价标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依据道德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并评价自己的言行。品德是对道德规范的内化,是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道德最终要通过品德对个体行为发挥导向和评价作用,离开了个体的品德表现,无法衡量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社会定向过程。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

1、试述如何培养安全性依恋。

答:大量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安全性依恋成为必要之举。

1)、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1)生理成熟。

2)气质特点。

2)、 提高父母的抚育质量是根本途径。

3)、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辅助条件。

2、简述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并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 (一)实验过程: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狗的唾液分泌量通过仪器可以随时测量并记录。

实验开始后,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与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液分泌的反应。

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斯金纳在特制的实验箱(斯金纳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箱内装有一个杠杆。杠杆与传递事物的机械装置相连联,只要杠杆一被压动,一颗食丸便滚进食盘。

白鼠被放进箱内,自由活动,当它踏上杠杆时,有食丸放出,于是吃到食物。它一旦再按压杠杆,食丸又滚出,反复几次,白鼠就学会了按压杠杆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异同:相异点: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应答性(或刺激型)条件反射过程,是先由已知刺激物引起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刺激物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加强刺激物;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性条件反射的过程。

没有已知的刺激,是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是强化物和反应相结合的过程,强化是为了增强反应。2)学习者是主动还是被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学习者是被动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学习者是主动的。

共同点:均是从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行为学习的规律,忽视学习者头脑内部的变化。

学习心理学作业

案例分析。在学习心理学中,厌学的主要原因有5条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学习无方向。3分数至上。4环境 污染 案例中的主人公舒易祥从小就很优秀,家人及周围的人对他一寄予厚望,评价很高,但当他追求心仪的女孩,遭拒后,就开始堕落,成绩不断的下降。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无方向。他以前努力的...

学习心理学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4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能力丧失,为适应生活需要,其他感觉能力突出发展 5 联觉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

学习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2015年春节远程班。学习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是通过阅读 听讲 研究 观察 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