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
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
]是界定教育的起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的本质是。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终身教育思潮:2023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2023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
2、教育的形态
1)划分依据 (1)教育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 (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 (2)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 (3)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4)非制度化教育:
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3)学校教育特点: 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 专门性(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有专门场所和设备;学生以专门学习为己任); 相对稳定性( 师资、场所、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校园文化)
4)家庭教育特点: 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
5)社会教育特点: 对象的全民性; 地点的广泛性; 内容的适用性; 时间的终身性; 形式的开放性。
6)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3、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和生产、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原始性、同一性。
2)(简答)学校产生的条件: 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3)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4)(简答)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独立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与等级性(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保守性(内容主要为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西欧封建时期教会学校“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宗教思想渗透在每门学科之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雅典是“文雅教育”的发源地);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与灌输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萌芽(我国最早:
东汉末年“鸿都门学”;西欧最早:雅典弦琴学校)
5)(简答)现代教育特点:鲜明的;逐步走上道路(教育得到普及与发展);内容日益;成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形成比较。
6)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任务)的科学。
1)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按实施层次的划分: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继续教育学。
3)中学教师学习的是普通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
4)普通教育学的任务: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萌芽):
1)孔子:《论语》;注重后天教育(“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墨子:
以“兼爱”和“非攻”为教,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3)道家:主张“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4)《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首推古希腊(1)苏格拉底:问答法启迪他人思想。
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
《理想国》;所设计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和教条性,教育追求与苏格拉底相差甚远。(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
服务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认为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3)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之父”捷克):2023年—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主张“泛智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2)卢梭(法):[关注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3)康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4)裴斯特洛齐(瑞士):
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5)洛克(英):《人类理智论》“白板说”——强调教育的重要;绅士教育。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德):2023年《普通教育学》——第一步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规定了教学过程“四步骤”: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德):《人的教育》,对学前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影响极大。
3)斯宾塞(英):《教育论》;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强调使用学科的重要性。
4)杜威(美):《民本主义与教育》;其理论以实用主义为指导,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为主要手段。主张“教育即”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
5)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1)苏联):2023年《教育学》—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主要吸收赫尔巴特的思想。
(2)杨贤江:2023年《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美):
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掌握学习”理论。
4)美):《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和“发现学习”法。
5)苏联):《教学与发展》,提出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6)巴班斯基(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7)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8)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3、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的分化与综合;理论导向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全面、重点、抽样、个案调查)、实验法(单组、等组、循环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现状、改革)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宣传思想,形成**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 教育与生产力 (简答)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基础性条件(人力、时间、财力、物力)、 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手段组织形式变革的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和贝克尔创立,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2023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迹前进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网络教育)
四、 教育与文化
1、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观念形态;活动形态;心理、行为形态。
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3、(简答、填空)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4、学校文化 1)界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特征:
(1) 组织文化; (2) 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以校园文化为缩影。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和试卷主要题型。题型 单选 10题20分 多选 10题2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 2 题20分 论述题 2题30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 二节重点,细节 判断选择 1.广义的教育 广义教育的定义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如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
教育学复习重点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 实验法 临床法 问卷法 测量法 文献法 历史法 比较法 经验总结法 统计分析法等。2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所固有的,较稳定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
教育学重点背诵
教师资 教育学背诵稿。绪论。教育学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记 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班级授课制。1176年康德讲授教育学,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