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函数》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6-29 09:19:28 阅读 3126

成都市大面中学陶泽根。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但也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本节课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景---教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上承集合,下引函数,达到目标。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已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同时在第一章又学习了集合概念,如何用集合知识来理解函数概念,结合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课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有益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的。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将感悟函数概念的产生背景和产生过程,从而激发我们探索问题的兴趣,掌握函数概念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体会两个变量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引导我们用集合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然后通过具体例题,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从三个层次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 ,函数符号,函数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类比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1.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符号y=f(x) 的含义。

难点:理解函数的三个要素。

五.学法指导。

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主体、活动性”教学原则,结合诱思**法,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运用猜想、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概括等方法,探索发现知识,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要求。

3、加强学法指导,既让学生学会,还让学生会学。

六.教学内容。

问题引入:在此提出课本三种对应,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内容?

答: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对于两个变量x、y,在一定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的值都有唯一的一个y的值与之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

2.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

答:①每一个问题均渉及两个非空的数集a、b。

存在某种对应法则,对于a中任意的x,b中总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

问题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2.定义域:所有自变量x的值组成的集合a

3.值域:所有因变量y的值组成的集合(或者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问题2:函数概念的理解?

练习1、下列几组从a到b的对应,指出哪些对应是函数?哪些不是?是函数的指出其定义域与值域。

练习2.下列图象中,请指出哪些是函数图象,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练习3.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 x 2) x y,其中y2=x,

3) x y,其中。

4) 已知集合a=r,b=,对应法则f: 当x为有理数时,f(x)=-1;当x为无理数时,f(x)=1,对应 f: a b

**小结1:

1) 函数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a、b非空数集。

任意的x∈a,存在唯一的y∈b与之对应。

2)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3)三要素中核心是什么?

对应法则。**问题2:两个函数相同需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练习4.下列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 f()=g(t)= 2)

问题3:1)两函数定义域相同、值域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2)两函数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3)两函数对应法则相同、值域相同,这两函数相同吗?

**小结2:

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

两函数的三要素相同或者两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

**问题3:y=f(x)中的f意义。

y=f(x) 与y=f(a)的区别。

应用:本课总结:

知识内容:1)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三要素 (3)两函数相同的条件。

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思想 (2)归纳、类比思想。

**方式:1)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探索,从而解决新问题。

2)从己有知识中利用对比、迁移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

作业:课本习题。

思考题:求的值域。

六。教后反思: 为了使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丰富函数的感性认识,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体验,本课采用“突出主题,螺旋上升,反复应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考察问题的不同侧面,由浅入深。

本课在教学时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逐层深入,从而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引入中的三种对应,与初中时学习函数内容相联系,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种对应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本课也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通过揭示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函数

申报序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稿件封面。申报序号。14.1.2函数。一 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4.1.2函数,95 98页。二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 本节课我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

函数教学设计

3 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 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善于观察 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 1 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 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教学难点 1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 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

函数教学设计

函数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后继的学习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它在高中学习中应引起充分和广泛的重视。函数的分析要从三个角度,第一个就是初中阶段的变量与变量的依赖关系,第二个角度就是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刻画函数,这就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