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谈谈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和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学习者特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呢?
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可见,要掌握教学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1)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2)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3)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教学设计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但最根本的作用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主要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老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4)和环节(5)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二:什么是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三:什么是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自主发现,这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也有自身的缺陷(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好与之相反,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优势互补。结合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四:教学目标。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的或称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五:如何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呼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增强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善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而在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2、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的提出者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内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研究,形成独特的认知理论,该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形成了建构主义今天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本文拟在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谈谈建构主义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的启示。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进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网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
情境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学**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
第二模块作业
教学 秦兵马俑 一得一失。北厍小学孙建红。一得 做个小小解说员。师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本文共向我们介绍了五种兵马俑,而且都个性鲜明,那么你喜欢哪种呢?请同学品读课文4 9小节,细细地体会一下,呆会儿请同学做个小小解说员,把你所喜欢的兵马俑声情并茂地介绍给大家。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讨论生 读 悟课文 热...
第二模块作业
参照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演变中的中学美术课程设置,联系您的教学现状,谈谈您对初中美术课程设置的体会?从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演变中的中学美术课程设置来看,美术课一直都是作为随意课或者是附属课的地位出现的。清 时期,在初等学堂,美术课作为 加授 的 随意科目 随意 者,顾名思义,就是可有可无。高等小...
第二模块作业
学生通过 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发现 领略 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 的持久兴趣,橱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 听觉与欣赏能力 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