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作业

发布 2022-06-25 20:44:28 阅读 5727

问题:请您任选两个角度,最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作答)

1.王老师如何解读“钟声”这一意象?

答:看完课例后,王老师的古诗教学课例让我受益匪浅,我突然觉得:如果我当时就在王老师身旁听他讲课那该多好呀!在课例中,王老师是这样解读“钟声”这一意象的:

一、启:夜半钟声越千年。

1、创设文化语境。

浏览与寒山寺钟声有关的若干诗歌,引发对是个背景的联想和想象。

2、在文化语境中质疑。

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二、承:张继卧听寒山钟。

1、通读《枫桥夜泊》读清爽流利,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用一个次形容读诗的感觉。

3、品读诗歌意向以“愁眠”为核心,从看到、听到、心里感到几个方面分类品读诗歌意向,逐步完成整首诗的板书。

4、体验诗歌意境在自由想想中,创造性的解读钟声的意蕴和内涵。

三、**月落钟声对愁眠。

1、了解“明月”意象浏览诗歌了解“明月——愁眠”的抒情方式和习惯。

2、揭示“钟声”意象的创造**受《枫桥夜泊》的独特魅力。

四、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1、强化文化语境复现寒山寺有关诗歌,进一步感受钟声的文化影响力。

2、融合生活语境想想未来生活,感悟经典文化的精神力量。

2.王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入境?

答:课刚开始,王老师就引领着学生沿着文化的江河逆流而上,逐一呈现诗句。从当代诗人陈小奇的歌词《涛声依旧》开始,然后是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世祯写的《夜雨题寒山寺》中的诗句,再接着是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写的《泊枫桥》中的诗句,又接着是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宿枫桥》中的诗句。

其实,细心的学生已经发现,所有的诗句都跟钟声有关,而且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当王老师在逐一呈现这些诗句的时候,这些诗句就像一浪一浪的钱塘江大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越来越重,越来越浓,到最后如钱塘江大潮铺天盖地:

为何这些诗人都要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钟声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当学生的好奇心充满胸膛的时候,也就完成了蓄情。

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期待,《枫桥夜泊》的出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3.谈王老师《枫桥夜泊》一课中朗读的艺术。

答:这节课王老师用如诗的语言,如诗的课堂,入情的引领,入境的朗读,引领着我们走近诗意语文,走进诗意课堂。

4.谈王老师《枫桥夜泊》一课中知识迁移的艺术。

5.谈王老师《枫桥夜泊》一课中板书的艺术。

6.选择最触动自己的某个点或某几个点,联系自己的诗歌鉴赏教学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答: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净化心灵、滋养人文、提升境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细致地、更深入地挖掘语言,**词语,更深层次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更深刻地领略“潜伏在语言深处”的语文的美。

通过**教学实录及专家的精彩的点评,下面我就谈一谈对古诗词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一)鉴赏古诗词,要从诗中的形象出发,抓住形象的特点,并透过形象,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古诗词中的联想十分丰富,阅读这些古诗词应当驰骋自己的联想,展开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头脑里产生丰富的画面,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三)可通过“换字”比较的方式揣摩,推敲关键字词,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特别要抓住“诗眼”。

模块三作业

1.修订后明确的两个常见数量关系是什么?请选择一个本学期教材中你认为 最难 的应用问题,说一说您是如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说一说学生所使用的方法。并结合新课标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修订后明确的两个常见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 数量 路程 速度 时间。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

模块三作业

模块三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 专题3 数的认识 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1.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是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具体的量。c.分数起源于分。d.小数是十进分数。专题4 数的运算 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1.数的运算 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 a.数位 b.计数单位 c.运算律 专题5 估算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模块三作业

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升写字质量。写字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主要手段。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总结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应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