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赛课听课笔记

发布 2022-06-17 17:33:28 阅读 365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0课。

石灰吟》墨梅》

课前谈话:今天上什么内容(学生有点拘谨)我们是一马当先,在国学堂里学古诗,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吗?(鼓掌)

观察一下,这里有什么不同?

来表达一下热情?

你们是会场的主人,是今天会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猜一猜老师来自哪?

师:桂林;世界各地;

老师诵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

生:扬州。师:介绍个园。介绍竹。扬州八怪。

介绍:郑板桥:竹石。

一、谈话。1.中华民族悠久。

2.揭题:20 古诗两首。

石灰吟。什么是吟:是赞美、吟诵的意思?

3.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是一首赞美石灰吟的诗。

4.质疑:用什么方法来吟诵石灰的?(板书:怎么?)

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什么?为什么?)

5.总结。通过读,自己来解决问题?

二、初读古诗。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要求:自由读,读准古诗。(学生第一次是齐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学生要求再读一次。学生读得好。

3.师:都是223的节奏来读,还有自己的节奏吗?

4.生:43节奏来读?师:为什么这样读?生:是一个成语,读起来有气势。

5.出示:43的节奏。

6.以对歌的方式来读。师生对:男女对;师:这样读感觉怎样?

二)想象画面,读懂诗意。

师:更高的要求:古人说诗中有画,想象诗歌的画面来读。

1.出示要求:想象画面,读懂诗意。

请学生一边读,一边把想象到的诗歌画面写下来。

2.交流:生:第一句,我想到的画面是工人很辛苦地把石灰采出来。

师:能不能把辛苦读出来。眼前有画面,口中才能读诗意。

生:烈火焚烧。

师:若等闲很平常,烈火焚烧是很平常吗?指导学生读出“若等闲”的不平常。

生:全不怕:师:追问:全不怕是怎样的?

生:第四句,我仿佛看到了这点苦不算什么?师:读一读。

3.总结:石灰不怕、不畏粉骨,哪是为了什么?学到这,诗人是赞美什么?

生:不怕艰难、不怕辛苦的品质。

我们通过想象画面理解了古诗还不够。

三、了解诗人。

1.诗人最敬佩文天祥,读人生自古。

2.诗人石灰制造的现场,所以有感而写。他才12岁。

3.出示诗人的另一首诗。

4.介绍诗人的正直。

5.介绍诗人受陷害的场景;上刑场的场景;反复吟诵石灰吟,学生在情境中吟诵。应和的人越来越多,再读。诗人的生命消失了,几百年来,诗人把什么留在人们心里?

生:高尚情操;不怕艰难等留在了人间?

6.反问:学到这,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赞美石灰?

诗人也想用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像诗人这样把石灰作为自己表达自己志向的,就是——托物言志。

四、拓展学生,学习托物言志。

1.出示墨梅,自由读,想想,这首诗用什么来托物言志的?

2.指名读。

3.能不能读懂这诗吗?

4.先说第一句诗的意思:生:学生详说:师:是其它的资料上学来的,不是自己的理解。

5.介绍这是画中的题诗。出示乾隆的题字。星:诗也可以写在别人的画上。

6.说一说第二句。生:用自己的话说。师:解乾坤。

7.说一说,诗人通过墨梅想表达自己什么志向?

8.齐读。板书:墨梅)

9.质疑:学习了这两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共同点:托物言志,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10.再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五、书写古诗。

1.出示兰亭序等。

2.出示教师自己的硬笔书法(石灰吟和墨梅),说说与平常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右——左,无标点等。

3.选择一首来创作一首书法作品。

这些古诗学生都熟悉,会读会背,但不一定了解诗人和背景,不一定了解诗境,介绍背景和诗人,还原诗人的写诗意愿;学一首,拓展一类,拓展一个方法,再到写,诗的书写,进入诗境。诗不可解呀。思考:

有点面面俱到,想象画面还是托物言志,重点学生其中一项,伤十指不如断一指。)

课前谈话:聊姓。

听**,听听有什么不同:二胡,二泉映月;济公,唢呐。

生:柔和和轻快(旋律不同)

生:二泉映月(情感的不同)

师:节奏不同,旋律不同,情感也不同。

一、谈话引入。

1.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围绕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姑娘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师:你们对月光曲不好奇吗?

二、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大家想一想,哪些事物写了月光曲的节奏和旋律的?

2.指名读。似的是shi,请标在书上。

3.生:写了月亮、大海。

4.阅读提示:默读第九自然段,看看你能从哪些关键词语中体会出曲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圈画出来,并作简单的旁批。

1)学生写这旁批,教师巡视。

2)从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3)能不能把句子想成一个词语?

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引导很吃力。)

教师:联想。

在山中仿友中是这样写的:捧起一块石头,我听到了……

在山雨中是这样写的:飘飘洒洒的雨丝……

总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事和物,都会让我们产生联想。

4)出示第九自然段联想的部分,让学生仿佛朗读。重点说联想展现的魅力。

5.听月光曲。

1)听完了,有什么新的感受?生:带到了意境了;生:贝多芬是一个杰出的**家,内心很激动。

2)板书:平静——激动。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知道?师:有同情,有知音。被触动。

3)擦去?4)出示作者,我的**为穷人创作。

5)出示:《致爱丽丝》节选: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静静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朽掉的……

老人听了《致爱丽丝》,说,看到了看了,森林、草丛、小鸟。

强调:我的**只为穷苦人造福。

6.再来读一读第九自然段。男生读,女生读。

7.听贝多芬的钢琴曲,想想,你联想到了什么?生:人生的不凡;看到了森林;不平静,出示题目《悲怆》,出示创作背景:在聋了,创作了悲怆,情调是欢愉的。

8.再来读一读第九自然段。齐读。

板书:曲为心声。

9.熟读成诵。出示填空,师生对读。再读,试着背诵第九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原为g大调,一诗人说想到月光,所以为月光曲。

2.后人杜撰了这个故事。

3.介绍贝多芬。推荐他的**和传记。

课前谈话:出谜语:冰糖葫芦。

吆喝冰糖葫芦,教师吆喝,学生跟读。学生对吆喝。指名吆喝一嗓子。

像这样的吆喝声,你还听到了吗?

生:卖衣服。

师:用桂林的方言来吆喝。

生:卖豆腐。绿豆。

师:重庆的吆喝。老师带读。

师:点读机。

一、揭题。出示:我是小小推荐员。

学生读,读出自信、连贯。大方自信。

二、出示自己的商品。

.学生拿出自己推荐的商品。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

三、示范。.出示录像:跳蚤市场推销小熊的录像。

.这个推销员抓住小熊的什么?生:材质、**、用处。师:名称、功能、**。

.他的哪引动语言打动了你?生:买一送一;**的比较。

师:列数字,作比较。

生:再不买就吃亏了。

生:不开心时可以陪你。

师:举了两个例子。

生:把眼睛比作了宝石。

师:打了个比方。这个小小推销用了说明方法来推销。

四、练习推销。

.同桌试着推销。

.班级推销开始。

.学生开始推销:毽子。还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还与同学交流。老师总结:这位小小推销员抓住了什么?材质,**,与其它毽子做了比较。

板书:了解商品。

.质疑,作为顾客,他有耐心一一听你介绍完吗?

板书:有重点。

你能快速抓住物品的特点吗?

.学生来找巴尔马矿泉水的优势。师出示介绍,长寿之乡。

有微量元素,很多人喝了了一百多年等。

1)出示不同的顾客、老人、运动员、老师。

2)你知道这些人有什么需求吗?

3)你能针对不同的顾客推销吗?(板书:了解顾客——有针对性)

4)四人小组,抽签选顾客,来推销矿泉水。

5)四人小组练习推销。出示:小组合作,推销“巴马丽琅”矿泉水,针对顾客需求,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进行推销。

6)我们不买水,只送健康和幸福,矿泉水推销会开始。

第一小组:老人家。两学生扮演老人,两学生推销。强调长寿。

师:他们的成功之处在哪?

让学生向老师推销。这是真推销。

再让学生说他们成功在哪?

师:他们还有一句点睛之笔。

.介绍“江小白”白酒的推销词。“我是江小白……”吃着小白划着拳。”“我是江小白,和我一起慢慢地变老。”;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江小白”

.创编推销语。

采用古诗新编、借用歌词、打油诗等形式,写创意推销词。

老师巡视,发现创意推销词。

奥巴马;古诗;当你喝我时……当你喝我时……

五、总结。将来还会推销自己的智慧、成功。

课前谈话:出示师生同乐的画面。老师上课,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拔河比赛、出游等。学生与***的一张合照。

在这六年当中,你有难忘的事和人吗?

一、揭题。.板书课题:理想的筝。边写边说筝字的结构及读音。

.单元导语:第六单元校园畅想曲今天,……我多读书,……抓住文章的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想,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下略去,无意义。

课前谈话:.看图猜故事。

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

唱西游记的主题歌。

葫芦娃。.大家发现了什么?

.猜课文的故事。

司马光的故事。学生朗读课文的句子。

乌鸦喝水。学生朗读课文的句子。

与上一节课比,课前谈话有两个区别:一是与学生生活相近的;二是学生感兴趣的。)

聪明的小白兔。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这三个故事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毛毛虫的故事。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故事。

我们今天学习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一、揭题。与众不同的麻雀。

学生读,老师示范读。

二、听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学生听准读音。

.老师示范读。

.读第一段,指名一学生读,看看能不能读正确。

第二位学生读,其他学生指一指,哪一只是与众不同的麻雀。

请一位学生把麻雀摆在树上,并指出迎风站立的麻雀和逆风的麻雀。

.学习疑问句:

我们全都是迎风站立,为什么只有你和我们站得相反?

1)学生试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4)用自己的方式读,与老师不一样,也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你说,他说,大家说,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是——七嘴八舌。

汇川区优质赛课听课小结

专题引领,系统回顾,删繁就简跨越小语知识体系。汇川区毕业班小学语文综合复习优质课评选。2016年4月21日 22日,我们在汇川区育才小学 遵义大坪小学参加了遵义市汇川区第十四届课堂教学擂台赛暨城区直属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听了十二位教师分别从汉语拼音复习 句式转换复习 记叙文阅读 写景类 记叙文阅...

名师课赛听课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听名师赛课,我受益颇多,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准确的把握,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独特的教学设计,强大的心理素质,敬业的精神,无不让我钦佩。听了多位老师的课 被他们上课的风格所感染,老师们用自己的热情 智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再体验中学习。名...

小学英语阅读课听课笔记

一堂上海老师的阅读教学。她 了一段南京的vcr,让孩子们看到了金陵古都的变化。在呈现方面,她先用季节的变化将上一个季节引出it was.让学生充分了解it was.的意义,然后又分别用小鸟,企鹅以及人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体会change的不同方式,并学会如何表述不同时态的基本句型it was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