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执考笔记妇科学

发布 2022-06-17 17:34:28 阅读 1302

妇产科。

第1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解剖。1.外***:

阴阜:倒三角形**分布。

大**:最常见骑跨伤→血肿→富含血管、淋巴、神经。

小**:无**,有神经末梢。

**:性反应器官,有海绵体可勃起。

**前庭:前方尿道口,后方**口。

前庭球:球海绵体。

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有阻塞,伴流脓,感染,发热。

囊肿→前庭大腺有阻塞,无感染。

**膜:黏膜皱襞,分娩后出现**膜痕。

2.内***。

**:前短7-9cm,后长10-12cm。后穹隆→盆腔最深点。

分层:由内到外→黏膜层: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肌层 :内环:变长变短。外纵:固定。

纤维组织膜:

**壁:易血肿。

子宫:倒置前后略扁的梨形。有5没6。重量50-70g,容量5ml。

大小:长7-8cm。宽4-5cm。厚2-3cm。

结构:宫体,宫颈,宫角,宫底。

宫体/宫颈:儿→老。0.5x2=1。1/2 2/1 1/1。

宫角:临产后正常宫缩的起点。

子宫峡部:非孕→1cm。

妊娠末期→7-10cm。

宫体与宫颈最狭窄的部位。

上口:解剖学口。

下口:组织学口。

子宫韧带:怨妇华妃,权倾朝野。圆韧带→保持子宫前倾位。

阔气甄嬛,保持中立。阔韧带→保持中立位。

正主皇后,担心着急。主韧带→防止子宫下垂。

底层宫女,背后使坏。宫骶韧带→保持子宫前倾位。

阔韧带→丰富的血管,神经,输尿管。

主韧带→固定在骨盆壁。

起于宫角前面,输卵管极端的稍下方,止于大**前段。

子宫内膜:内:黏膜层。

中:肌层。外纵内环中交叉。

外:浆膜层。

功能层:2/3。

基底层:1/3。

输卵管:全长8-14cm。

间质部→1cm,最狭窄的部位。

峡部→2-3cm。

壶腹部→5-8cm。较大,受精的位置。

伞部→拾卵。

分三层:黏膜层→单层柱状上皮。

肌层,浆膜层。

卵巢:生发上皮。

韧带:骨盆漏斗韧带→连接卵巢和骨盆壁。

固有韧带→连接卵巢和子宫。

子宫附件全切:切除韧带→漏斗韧带。

年轻女性只切子宫:切除固有韧带。

卵巢大小:4cm=3cm+1cm。重量5-6g。

血管。1.卵巢动脉(左侧卵巢动脉来自左肾动脉)→来自腹主动脉。

2.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3.**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上段→子宫a。下段→**内a+痣中a。

4.**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

淋巴回流。做盗版的。

下到阴间,因为福浅。

1.**下段→腹股沟浅淋巴结。

改过自新,想从阴间上来,需要给钱。

2.**上段→髂内+闭孔淋巴结→骶前淋巴结。

3.卵巢、宫体、输卵管→腰淋巴结。

4.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支配。外***:**神经。

内***:交感,副交感神经。

骨盆。构成:骶骨,尾骨,左右髋骨(髂骨,坐骨,耻骨)。

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骶结节韧带。

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骶棘韧带(其宽度=坐骨切迹宽度。)

一、分界: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髂耻上缘的连线。

1.真骨盆:构成产道的一部分。

2.假骨盆:骨盆平面以上的腹腔部分,不是产道。

3.坐骨棘:中骨盆。判断胎先露下降的标志。

4.坐骨结节:骨盆出口。

坐骨棘间径: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分型。1.女型:最常见,入口平面扁椭圆形。入口横径>前后径。耻骨弓宽。中骨盆坐骨棘间径宽≥10cm。占>50%。

2.扁型:入口平面扁平状。占25%。

3.类人猿型:入口平面长椭圆形。耻骨弓窄。

4.男型:入口平面三角形。坐骨棘内聚。

三、邻近器官。

1.尿道:4-5cm。

2.膀胱:盆底受损,可随一起脱出。

3.输尿管:阔韧带。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防止损伤输尿管。

4.直肠:引导分娩,注意保护会阴。

5.阑尾:阑尾炎累及子宫附件。妊娠期,阑尾向外上方移位。

第2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分期。1.胎儿:xx女性,xy男性。

2.新生儿:出生-4周。从母体带来的雌激素引起的泌乳,**少量流血。

3.儿童:4周-12岁。

4.青春期: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乳房发育。

重要标志:月经初潮。

5.性成熟期:18岁-规律周期的排卵。

6.绝经过渡期:绝经趋势→最后一次月经。

围绝经期:绝经→1年后。

7.老年期(绝经后期):60岁。

月经期:来。2-8天。平均:4-6天。

月经周期:走→下次来。28天。

经血:不凝血。月经期量20-60ml。>80ml→月经过多。

二、卵巢。1.女性一生共排出:700万个卵泡。

新生儿:200万。

青春期:30-50万。

卵子:400-500个发育成熟。

2.排卵。卵泡期雌激素黄体期。

排卵黄体(雌2,孕)

本次1421下次。

排卵期:下次月经前14天。

黄体:高峰排卵后7-8天,第22天达到高峰。

雌激素:①排卵前达到高峰。后衰退。

排卵后7-8天,黄体重叠,第22天达到小高峰。

孕激素:排卵后7-8天,黄体重叠,达到高峰。

3.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属于甾体激素。

雌激素:活性最强→雌二醇e2

雌酮e1。e2+e1→e3雌三醇(活性最弱)

孕激素(孕酮):黄体期由黄体分泌。

4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子宫肌细胞变强,变厚,促进子宫收缩力,增加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腺体增殖,分泌黏液。

黏液稀薄,拉丝状。

输卵管发育,加强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上皮角化。

**颜色变深,丰满。

促进卵泡发育,fsh。

正负反馈,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水钠潴留。孕激素(保护胎儿维持妊娠)

降低对缩宫素的敏感。

黏液粘稠,拉丝减少。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促进乳腺,腺泡增生。

升温作用,基础体温升高0.3-0.5℃。

负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水钠排泄。fsh

排卵前一天骤升一天骤降,维持低水平。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前4天。

增生期:10天=3+3+4

早期:5-7天。内膜较薄。

中期:8-10天。螺旋小动脉。

晚期:11-14天。

分泌期:14天=5+4+5

早期:15-19糖原小泡。

中期:20-23顶浆分泌,螺旋小a弯曲。

晚期:24-28内膜最厚,螺旋小a超出内膜。

宫颈黏液:月经第6-7天出现羊齿状结晶(排卵时最明显)→雌激素。

宫颈瞳孔样改变。

月经第22天出现椭圆体型→孕激素。

促释放激素:

促激素:lh(黄体生成素)骤升骤降。

fsh(卵泡刺激素)

激素:雌激素正负反馈。卵泡期负反馈,雌激素高峰时负反馈停止。

孕激素负反馈。

第3节妊娠生理。

一、受精与着床。

1.壶腹部与峡部之间。

受精时间:排卵后12小时。

顶体反应: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顶体酶→卵子外围放射冠和透明带。

透明带反应: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溶酶体酶→透明带结构改变→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保证人类单卵子受精。

受精过程:精子穿过次级卵子的透明带的过程。卵原核+精原核=受精卵。

a.受精卵30小时→卵裂。

b.50小时:8个细胞。

c.72小时:16个细胞实心细胞团→桑椹胚→早期胚泡。

d.第四日→宫腔内。

e.5-6日→透明带消失→晚期胚泡。

2.着床:受精后的6-7天。

定位:透明带的消失。

黏附:滋养细胞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

侵入:滋养细胞穿透侵入子宫内膜。

着床条件:①透明带的消失。

合体滋养细胞。

囊胚和内膜同步发育相互配合。

有足够的孕酮。

3.子宫内膜的蜕膜变。

蜕膜:①底蜕膜→以后发育成胎盘母体部分。

包蜕膜→妊娠14-16周,包蜕膜和真蜕膜逐渐融合失去宫腔功能。

2023年执考笔记免疫学

免疫系统。第1节绪论。一 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 淋巴结。黏膜相关组织 扁桃体,小肠淋巴结,阑尾。二 免疫应答。1.识别,活化,效应。2.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三 免疫的分类。1.固有免疫 生下来就...

中医妇科学笔记 2

疾病的 细目一常用内治法 实际考核的是中药学,方剂学的能力,2016年在 考了 大纲要求 1.调补脏腑 2.调理气血 3.温经散寒 4.利湿祛痰 5.调理冲任督带 6.调治胞宫 7.调节肾 天癸 冲任 胞宫生殖轴。细目二常用外治法 了解 大纲要求 1.坐浴 2.冲洗 3.纳药 4.贴敷法 5.宫腔注...

中医妇科学重点笔记

1.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 方剂是四乌贼骨 芦茹丸 2.素问 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