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06-13 01:35:28 阅读 4021

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7、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9、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3、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5、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6、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8、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9、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0、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1、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2、简述动机及其功能。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3、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4、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5、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6、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

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8、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

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2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0、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1、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

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3、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34、简述知识的类型。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36、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

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未分化 无阶级 机会均等 简单 2.近代社会教育特征 废除等级 普及义务教育 加强重视 公立崛起 实用功利 科学教育 系统完善 班级授课制 世俗化 依法执教 3.教育学科特点 对象普遍平凡 恒定性 不确定性 广泛跨学科性 多元化 综合层次性 4.教育学发展趋势 问题领域...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心理现象那个图标背出对后面有帮助的!p143 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但是,冯特...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l 教育学 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l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作者 杨贤江。l 学记 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l 教育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l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l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