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9版专题八

发布 2022-05-23 03:49:28 阅读 2078

学科网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专题八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专题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汇编】

考点。一、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图示。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提醒:①代谢废物包括co2、尿素、多余的h2o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组织液。相关系统及功能: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h2o(以气体形式);泌尿系统排出尿素、h2o和无机盐;**排出部分h2o、无机盐和尿素。涉及到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

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于na+和cl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血浆ph调节的过程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考点。三、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1.血糖的**和去路。

1)血糖的**有a、b、c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是a,即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去路有d、e、f三条途径,其中主要去路为d,即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d过程进行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由糖类转化的某些氨基酸只能是非必需氨基酸,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

4)若a为血糖、b为糖原,则a→b中b既可为肝糖原也可为肌糖原,而b→a或ab中b只能代表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考点一]1中d、e、f途径和血糖向细胞内转移;抑制1中b、c途径。

2)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考点一]1中b、c途径;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其作用为促进1中b、c途径,在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同时,又可释放热量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故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3.糖尿病的**、防治及检测。

1)**: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

2)病症:“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3)曲线解读。

①图甲——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判断。

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图乙——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判断。

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判断。

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考点。四、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3.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5)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考点。五、水平衡调节过程。

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信息解读。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①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

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②靶器官:

肾小管、集合管。③作用: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④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考点。六、免疫调节。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方法技巧:(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判断(根据题目信息)

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 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茵、结核杆菌等。

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抗毒素等。

若出现吞噬细胞和t细胞,则无法界定,因为两种免疫中都有。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教材通过**图示了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培养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良机。通过比较、归纳,求其共性,探其异处,索其关联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011高考真题之--内环境与稳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1、(2011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2011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3.(2011四川卷)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4.(2011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5.(2011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条件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2010上海卷)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7.(2011上海卷)人工免疫时常将经过理化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这表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

a.抗原细胞的完整性 b.病原微生物的活性。

c.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 d.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

8.(2011浙江卷)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专题汇报材料之八 病媒生物防制

张家港市国家卫生城市逾期复审 专题汇报材料之八。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汇报。张家港市城乡环境卫生指导中心。二 一一年四月。张家港市地处东经120 21 57 120 52 北纬31 43 12 32 02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北滨长江,南近太湖。全市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785.55平方...

生物专题十一专题质量检测

答案 b 5 据报道,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患者身上共发现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 简称超级细菌 专家称,抗生素的滥用无疑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罪魁祸首,也是超级细菌滋生的温床。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 属于基因突变。b 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

专题八物理实验学生版

考纲要求。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考查分为两题,第一个力学实验,较简单,一般以课本实验为原型来考查或稍做变化考查,学生主要熟悉课本实验即可得到分。第二个电学实验,它尽管来之于课本,但往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求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学生要对课本的电学实验完全理解并能迁移应用。在 考试说明 中,明确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