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题十一专题质量检测

发布 2022-06-27 08:09:28 阅读 1054

答案:b

5.据报道,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患者身上共发现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简称超级细菌)。专家称,抗生素的滥用无疑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罪魁祸首,也是超级细菌滋生的温床。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耐药性变异的**属于基因突变。

b.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c.菌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说明其进化了。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解析: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也无染色体变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药物可使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定向积累,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进化历程。

答案:d6.(2010·上海高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b.55%和42.5%

c.45%和42.5d.45%和32.5%

解析:由题可推知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的比例为1-30%-20%=5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为aa+aa×=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有1/4为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aa×1+aa×=42.5%。

答案:b7.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

答案:a8.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的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种,不能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d9.(2011·苏北四市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10.(2011·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 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 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b、c正确;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

答案:bc二、非选择题。

11.(2011·湖南十二校二次联考)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

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解析:(1)一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题干条件下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子代aa基因型频率为0.

5×0.5=0.25。

(3)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ab∶ab=3∶1,故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aabb=3/4×3/4+1/4×1/4=5/8。(4)豌豆是严格自交生物,子代中aa概率为:0.

3+0.4×1/4=0.4,aa概率为:

0.4×1/2=0.2。

答案:(1)0.5 (2)0.25 不会 (3)5/8 (4)0.4 0.2

12.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b的实质变化是___

2)①~的存在说明了。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为___

解析: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两个种群,在不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产生各种特异性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物种。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8%,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45.45%。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 (3)45.45% 18.18%

13.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

请完成下列**方案。

1)假设。2)实验步骤。

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地区b;

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在下面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率的柱形图。

桦尺蛾释放数和**数表。

4)结论。5)分析与讨论:

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

a.实验步骤。

b.结果与分析。

解析:根据实验题目可知,单一变量为工业污染区与非污染区;要做到随机分组和平均分配以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树皮的颜色与蛾颜色一致是一种保护性适应表现;**显隐性时,要注意实验结果的全面性,黑色雌雄个体相交,后代可能全部为黑色,也可能黑色、浅色都有。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可)

专题检测 十一 农业区

专题检测 十一 农业区。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m地区 如图 生产的大白萝卜,味甜多汁,被誉为 水果萝卜 这种萝卜生长的温度为5 25 收获的新鲜萝卜主要在本地和附近地区销售。近年来,当地萝卜丰产但不丰收,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材料二水稻喜高温 多湿 ...

专题十一数学思考

一 找规律问题。数学中有许多的规律,发现并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 注意发现 注意积累。例1.已知数列1,2,4,8,16,32 求这个数列中第10项是多少。分析与解答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第二项是第一项的2倍,第三项是第二项的2倍,第四项是第三项的2倍,说...

质量专题汇报

江西九景高速公路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第二次生产调度会。暨质量专题会。汇。报。材。料。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江西九景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ap4合同。二0 0九年七月六日。汇报材料。尊敬的业主 sr1高监办及兄弟单位 在业主 监理的支持 配合下,我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承建的江西省九景高速公路技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