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管理及管理的特征。
1. 定义。
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 控制等职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对象是资源和管理环境。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2. 特征。
1) 动态性---管理活动要在变动的环境以及变动的组织自身当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2) 科学性---管理活动有规律可循。
3) 艺术性---体现在管理主体对于管理技巧的运用和发挥。
4) 创造性---对于每一个管理对象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进行参照。
5) 经济性---资源配置需要成本。
二、管理的职能。
1. 计划---确定目标,制订战略及展开计划以协调活动(确定组织目标和决定如何实现它们的过程)。
2.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建立资源和行动框架以有效和高效地达到目标) 。
3.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及解决冲突(指导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
4.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评价和纠正组织活动使其按原定方向运作的过程)。
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
一) 管理者角色。
1.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1) 挂名首脑角色 --对外代表组织,如迎接来往贵宾、签署正式文件、主持婚礼、颁发证书、剪彩等。
2) 领导者角色 --对内领导并激励部属,也包括甄选、训练、与指派任务等。
3) 联络者角色---建立和维持内外良好人际关系的网络,如与外部税务、公安、其他组织或与内部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2.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4) 监听者角色---通过阅读杂志和与他人谈话收集信息,以掌握组织内外的状况,用以判断了解组织的机会与威胁。
5) 传播者角色---将收集自组织内外的信息传达给组织内有必要获得信息的人。
6) 发言者角色---对内是代表本部门向高层报告或反映情况,对外是代表组织将组织内的信息正式传达给外界。
3.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围绕制定决策方面。
7) 企业家角色 --担任发动创新及改革的任务,引入新观念、新方法、新设备等,希望组织有好的变迁。
8) 混乱驾驭者角色 ( 问题处理者 disturbance handler role)--处理重要或非例行性的问题,如紧急事故或危机处理,以稳定组织人心。
9) 资源分配者角色---负有分配人力、物力和金融资源的责任。
10) 谈判者角色---为了自己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
二) 管理技能。
1. 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 人事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 概念和决策技能---涉及管理者认识复杂动态问题的能力,发现影响问题的许多冲突因素的能力,并能为组织和相关者的利益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泰罗的科学管理四大原则。
1. 开发对每人工作的每个要素的精确科学的方法以取代笼统的指南。
2. 科学地选择、培训、教育和开发每个工人以使人事相宜。
3. 与工人合作以确保工作与计划和原则吻合。
4. 确保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平等地分配工作和职责。
五、霍桑实验的结论(课本p33)
霍桑研究从属古典流派中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目标是理解影响绩效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与工作环境间的关系,是以第一个强调非正式工作关系和工作满意度的学派。
1. “社会人”的观点,即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集体,受到这一集体的制约和影响。他们除了追求金钱收入之外,也有着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2. “非正式组织”的观点,现代工业管理不能满足人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割断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这是造成效率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职工的社会和心理满足无法再正式组织中得到,就产生了各种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相互渗透,对上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 管理职能的观点,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是职工在生理有气势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心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激发士气。管理的只能就在于倾听下属意见,沟通上下思想,在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创造平衡,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工人的士气。
六、现代管理系统原理的运用及遵循与“人本”原理相应的三项管理原则。
一) 运用。
1. 管理的整分合原理——对管理对象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1) 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环境,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确定出总体目标;
2) 围绕着总目标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分解、分工,以构成系统的结构与体系;
3) 对各要素、环节、部分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综合,协调管理,以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2. 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系统内部必须构成一个各个环节首尾衔接、 互有约束、互相促进的连续封闭的回路,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形成有效的管理。在管理系统中,相对封闭原则适应于一切管理系统的活动过程、环节、机构等,也适应于管理法,适应于管理者(人)
3. 反馈原则——调解组织目标与管理过程,减少偏差,保证目标实现。
二) 三项管理原则。
1. 能级原则——把所有组织成员按其自身的能力素质科学地安排在相应级别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原则。一个总能量低而有效分级的组织集体,完全可以比总能量高而混乱的组织集体做出更大、更多的事来。
遵循能级原则须做到以下几条:
1) 管理须按层次、有能级——能级原则的效率观是:“用最少的人办最多事”。
2) 不同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
3) 各类能级须动态地对应。
2. 动力原则——管理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的核心内容:一是动力源,对个人来说,管理的动力源是指管理活动中所有可能导致人们投入组织活动的人的种种需求;二是有效的动力机制,即指有一种确定的引发、刺激、导向、制约动力源的条件机制。
一般地说,动力有三种类型:
1) 物质动力---以适量的物质利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2) 精神动力---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来激励人的积极性。
3) 信息动力---通过信息的交流产生的动力。
3. 行为原则——对组织内各类各级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地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就是管理的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的核心内容:一是对行为的科学分析;二是对人们的行为及其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
遵循行为原则须重视以下三点:
1) 解决下属人员正当、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客观需要。
2) 使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
3) 对每个人所负的责任履行的如何进行验收。
七a.组织的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 具体(特定)环境——指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环境。
1. 顾客---组织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存在的,顾客是吸收组织产出的主体。
2. 竞争者---指同一行业或业务性质相似的其它机构,它们与组织本身所针对的都是同一类顾客。
3. **---**对组织的影响是透过法律、条例或指引,规限组织活动的范围。
4. 压力集团---特殊利益集团在试图影响组织的行为。
5. **商---提供原料和资源。
二) 一般环境—— 指对某一特定社会的所有组织产生影响的环境。
1. 经济条件。
1) 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2) 微观经济环境---组织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它们直接决定着组织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2. 政治条件---包括一个组织在其中活动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及**首脑对组织的作用所持的具体态度。
3. 社会文化条件---包括群众的素质、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4. 技术条件---变化最迅速的领域。
七b.什么是组织文化及组织文化的构成。
一) 什么是组织文化。
组织所拥有的支配其成员行为的共有的价值体系,即每个成员共同确认的一些价值观念、信念、活动方式及假定的目标与各种规范。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评价一个组织具有的10个特征来加以识别:
1. 成员的同一性——雇员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是否保持一致以及一致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的特征。
2. 团体的重要性——工作活动是否围绕团队来组织而不是围绕个来组织以及这种围绕团队来组织的程度。
3. 对人的关注—— 管理决策不但要考虑结果对组织中的人的影响程度,而且还要分析这种影响程度对组织的进一步的影响。
4. 单位的一体化—— 鼓励组织中各单位以协作或相互依存的方式运作的程度, 加强团队的协作和团结。
5. 控制 ——考察用于监督和控制雇员行为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以及组织中直接监督的程度是否合适等。
6. 风险承受度—— 组织的文化是否鼓励雇员进取、革新以及冒风险,同时这种鼓励的程度是否合适。
7. 报酬标准—— 同资历、偏爱或其他非绩效因素相比,依雇员绩效决定工资增长和晋升等报酬的程度。
8. 冲突的宽容度—— 组织的文化是否鼓励雇员自由争辩及公开批评的程度。
9. 手段 - 结果倾向性—— 管理应该更注意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取得这些成果的技术和过程的程度。
10. 系统的开放性—— 组织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二) 组织文化的构成。
1. 可察看的表层文化:
1) 象征:如一个物件,一个行动,一件事情。
2) 故事:在组织成员间反复流传的真实事件。
3) 英雄榜样:组织成员要效仿的典范。
4) 口号:用以表明组织内一些重要的价值观。
5) 仪式:一些活动或程序,显示组织目标和方向。
2. 较深层次的文化:影响员工的工作模式及行为,以及不成文习惯中所表现的价值观。
八、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或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1. 管理的基础、核心。
2. 合理行动的前提。
3. 各级各类主管部门的首要工作。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关键是决策。
九、决策的基本步骤及类型。
一) 步骤。
1.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问题---即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管理突破 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人才生命周期 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 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
管理学原理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2.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 1 1 2 的效果 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高的企业环境状态属于复杂动态 5.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