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发布 2022-02-25 22:20:28 阅读 5932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 管理学开始于20世纪初。

2、 赫伯特。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3、 托尼。布洛克特: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4、 霍特盖茨: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5、 哈雷特。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 管理的含义: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8、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8、管理活动存在的两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集体活动。 2)、一致认可的目标。

9、管理的载体:组织。

10、管理是具有普遍性,因为有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就需要管理。

11、管理者的任务:1)、管理一个组织:管理者应明确组织的目标,如何实现目标。

2)、管理管理者:管理者通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培养下属。

3)、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得组织最佳、

效果。12、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个环境,使在这环境下工作的人们用。

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13、管理者工作的实质是相同的。

14、管理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管理学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15、艺术: 1)、管理是一种艺术,几时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2)、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

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6、管理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它是由生产力决定) 2)、社会属性(生产资料决定)

17、管理的两重性:1)、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2)、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18、必要性:是指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务所必需的。

19、目的性:是指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

20、管理者的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21、管理过程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22、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面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23、管理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4、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就能正确地评价资本主义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我国管理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25、管理学及其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应用性科学)

26、管理学研究内容与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分类。

从历史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27、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分类:

1)、生产力方面:①合理配置和使用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根据组织目标,社会要求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以达到最佳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

2)、生产关系方面:研究组织与个人的相互关系、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从而调动积。

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目标服务。

3)、上层建筑:研究使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与上层建筑保持一致。

28、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意义和作用)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①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①判断管理的有效性标准: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果或组织绩效。

②管理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环节。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2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实践的观点,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

2)、系统方法:总体的全面的分析研究。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

践。30、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31、系统的含义:1)、系统是一个实体,例如:组织。

2)、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

32、系统的特点:①整体性(1+1>2) ②目的性 ③开放性 (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

交换性(管理中各种因素和组织的变革) ⑤相互依存性 、

控制性(畅通的信息与反馈机制)

33、系统的观点:①整体观点 ②“开放性”与“封闭性” 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模糊分界的观点 (同其所处的环境分开的“分界线”)

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又称稳态状态)

⑥信息反馈的观点(是系统达到体内动态平衡)⑦分级观点

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⑨等效观点(用不同的方式达到一样的效果)

33、系统的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学习管理学原理以及分析、研究活动的过程。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34、管理学理论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的出现为标志。

35、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36、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6o)、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超越法。

37、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38、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的著作:1)、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

2)、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39、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两个方面的具体方面:

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 ②关于管理的职能

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④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关于工资和激励。

40、萨伊(法国):①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四要素而同土地、劳动、资本相并列。

创立把政治经济学体系分为生产、分配、消费,的“三分法”

提出“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41、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萨伊、马歇尔。

42、在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中加上忠诚和热心的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43、把自力更生和敏捷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的所必备的品德的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

44、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划分:①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

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

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

45、德。拉维勒:认为生存者从全部保持其产品到全部归他人所有之间,存在五种情况。

认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

46、约翰。斯密尔特。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47、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具体表现:p30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48、科学管理理论。

1)、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法是:“合理的日工作量”—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管理突破 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人才生命周期 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 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

管理学原理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2.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 1 1 2 的效果 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高的企业环境状态属于复杂动态 5.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