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课逍遥游。
一、字:飡==餐,反→返,知→智,辩—辨。
二虚词:1 、鲲之大:取独用法。
2 、鹏之徙于南冥也。取独用法。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前二“也”,是句中语气词,表停顿语气。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是还是”。5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二个语气词,合用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为“再说”。
“之”取独。“也”,句中语气词。6 、则风斯在下矣:
则、就。7 、而后乃今培风:“而后”然后,“乃今”,就。
8 、之二虫双何知:这,(指示代词)作定语。9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岂不…吗。(表反问的习惯说法)。10、且适南冥也:
将要。11、彼且奚适:将。
12、定乎内外之分:于(介)。
三实词:1 、怒而飞:奋发。
2 、天之苍苍:深蓝色。3 、而后乃今培风:
凭、乘着(动)。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阏”双声连绵词,阻隔、阻挡。
“图”,计划、打算。5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迅速的样子。
“抢”,触、碰。6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
7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到去。“莽苍”,叠韵连绵词,郊野的颜色,这里代郊野。
“果然”充实饱满的样子,这里形容腹饱。(形)。8 、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9 、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月历每月初一。10、众人匹之:相比。
11、绝云气:穿过。12、此大小之辩也:
通“辨”,区别。1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取信。
14、宋荣子犹然笑之:神态轻松的样子。1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誉”,称赞。“加劝”,更加奋勉,更受鼓励。1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非”,责难。“沮”懊丧。17、非数数然也:
拼命追求的样子。“数”读shuo.17 、泠然善也:
轻妙的样子。
四活用:1 、水击三千里:名→状,在水面上。
2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动,向南飞。3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同上)4 、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名→动,向上飞。5 、彼于致福者:
使到,即招致。
五、句:1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 、则芥为之舟。
(双宾语)3 、莫之夭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4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疑代)5 、之二虫又何知:
(同上)6 、奚以知其然也:(同上)。6 、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
修辞上的互文见义。指五百年为一春秋,,即为一年。7 、彼且奚适:
(疑代)。8 、彼且恶乎待哉:(疑代)(“且”,还要。
“待”,依靠)。
六、常用字:1 、志:(1 )常用义:a 志向、志愿。b 记载下来,如“《齐谐》者,志怪者也”。
此义保存在现代汉语的“杂志”中。-记住。(2 )“志”与“意”的意义有时可以相通。但“志”偏重于外向的思想活动。“意”偏重内心想法。(3 )是“识”的古文形体。
2 、图:(1 )常用义:a 计虑、谋取,如要课“而后乃今将图南”—设法对付。b 图画、画像—绘画(动)
3 、绝:(1 )本义:断丝。(2 )引申义:a 弄断—断绝—尽b 横越、穿过,如本课“绝云气”—到了极点(形)
4 、劝:(1 )古义:勉力、奋力,如本课“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2 )引申义:
勉励、鼓励如“以劝事君者”—劝说。(3 )古代“劝”不用于消极的劝阻。都用于积极的鼓励。
5 、年:从禾千声。(1 )本义:谷熟,即谷物丰收。(2 )引申义:年月的年—岁数、年龄。如本课“小年不及大年”。
6 、负:会意字,从人从贝。(1 )本义:
恃,即依恃、凭仗。(2 )引申义:背倚、背靠着—背负—受载、承受,如本课“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蒙受—抱持—内心抱有、餐有—失败—背弃、违背—辜负、对不起人—欠缺、缺少、亏欠—赔偿、补偿。
第三十课秋水。
一字:辩—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虚词:1 、吾非至于子之门:如果不是(假设否定连词)。2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取独。
三实词:1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叠韵连绵词,迷惘直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2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前“闻”听说(动),后“闻”,见闻、学说(名)。
3 、吾非至于子之站,则殆矣:
危险。4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语”,谈论。“虚”,住地。5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空、尽。6 、乃知尔丑:浅陋。
四活用:1 、顺流而东行:名→状,向东。
2 、东面而视:同上。3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形→意动,“认为少”,“认为轻”。4 、此其自多也:形→意动,认为多,引申称赞、夸耀。
5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 、以为莫己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2 、我之谓也:代词复指宾语前置。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助动词,表被动。(被动句)4 、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 、虚:(本义):
大土山。(2 )引申义:所在地、住地。
如本课“拘于虚也”—都邑旧址—废墟。以上各义旧读qu,也写作“墟”。(3 )还有一个常用义:
空虚,(与“盈”“实”相对)
-a 不真实—敞开、打开。b 枉然、白白地。
2 、语:(1 )常用义:告诉(动)如“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读yu—交谈、谈论,如“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2 )作名词时,常用义是话、言论—谚语。(3 )“语”和“言”都有说话和言论意思。
“言”是自动跟人说话,“语”偏重于回答问话或交谈。
3 、比:(1 )本义:并列、并排。
如“子比而同之”(2 )引申义:a 连接、接近—及、等到b 偏袒。以上各义旧读比较,如“此其比万物也”—比照。
(3 )通“庇”,寄托。如本课“自以比形于天地”。
4 、形:(1 )本义:形象、形状。如本课“自以比形于天地”(2 )引申义:形迹—形成,成为某种形象(动)-使动,使之现形、显露—形势。
5 、方:与道、理有同义的地方。都指学问、道理、规律、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但有区别:“方”
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还可以指行为品质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将要等意义的副词。
三十一五蠹。
一字:蜯==蚌,说→悦,脩-修,翦—剪,采→棌,窦—渎,饟==饷,士→仕,橐-托,庸→傭,有—又,上—尚。
二虚词:1 、尧之王天下也:取独。2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用来的办法。
三实词:1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承受得起。
读sheng.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期望、要求。
“修”学习。“法”,效法。3 、而民自治:
自然治理得好。4 、饥岁:荒年,五谷不收叫饥。
5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岁”,丰年。“食”拿食物给吃。
6 、是以古之易财:轻视。7 、地方百里:
两个词,土地、见方。8 、执干戚舞:“干”,盾。
“戚”,斧。9 、中世逐于智谋:竞争。
10、子言非不辩也:言辞动听。
四活用:1 、使王天下:名→动,作王,统治。
2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意动,以…为美,赞美、称道。3 、禽兽之皮足衣也:
名→动,穿。4 、尧之王天下也:名→动,统治。
5 、故传天下不足多也:形→动,称赞。6 、故人重之:
形→意动,认为…重,看重。7 、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状,在山上,到山谷里,表处所。
8 、泽居苦水者:“泽”,名→状,在沼泽地区,“苦”,形→意动,以…为苦。9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使动,使…归附。“王”同上。
五句:1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双宾语。2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3 、为之政:双宾语。
六常用字:1 、备:(1 )常用义是防备。
如“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具备、准备。-齐备-设施,措施,如本课”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全、尽。如”备遭艰厄“。
2 、臣:(1 )本义是奴隶。如“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 )引申:君王身边的官吏-动词,臣服-对君王的谦称。
3 、身:(1 )本义是指怀孕。后写作娠。
(2 )另一常用义是指身体的躯干部分-泛指身体-自身。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亲自,如“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生命。
(3 )身、体的区别:身指躯干,体指身体的各个部分。
4 、法:(1 )基本义是法则,法度。a 法令、制度、规章。b 特指法律、刑法。(2 )方法,措施。
(3 )取法、效法。如“不法常可”。(4 )动词,依法处治。“将法太子”。
5 、遂:(1 )常用义:顺利完成,成功。如“四者无一遂”。 2)引申义:形容词,顺利。如“可遂破也”-副词,竟然-副词,于是、便。如“遂田于贝丘”。
遂、竟的区别:在“完成”这个意义上同义,但前者强调目的的完成,后者则是过程的终结,如未遂政变,未竟事业。
6 、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头,(1 )本义:**。(2 )引申义:砍伐(树木)。如“伐木丁丁”
-讨伐、进攻,如“司马错欲伐蜀”-批评、责备。如“伐孔子之说”-功劳,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袭、攻的区别:是一组近义词,征带有褒义,最初用于天子攻诸侯,攻无道者。侵和袭带有贬义。
伐是中性的,后来由于常同征连用,也带有褒义了“征伐以讨其不然”。征和伐是公开的、大张旗鼓的军事行动;侵和袭是不宣而战的秘密军事行动,袭比侵更富于隐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袭。攻是攻打,多指具体攻打某个地区或城市。
第三十二课论贵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畮==亩,政—征,贾→价,亡—无,仟—阡,佰—陌,文→纹,责→债,敖→遨,二虚词:1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两次。
2 、明主知其然也:如此,这样(代)。3 、故民可得而有之:
表顺接的连词。4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来的方法。
5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如今(假设将要发生的事情。)
三、实词:1 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防备的措施。
2 、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不让、不亚于。3 、不农则不地著:
土著定居一地。4 、虽有高城深池:护城河。
5 、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6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
保有。7 、实仓廪:充实。
8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养、治理。9 、盗贼有所劝:
勉励、鼓励。10、中人弗胜:“中人”,一般人。
“胜”,胜任。11、尚复被水之灾:遭受。
12、当具:被摊派上。
13、交通王侯:交结往来。14、衣必文采:锦绣衣服。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间小道,这里指代田亩。
古代汉语复习
二 句子翻译 1.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2.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古代汉语复习
1.假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 词 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 假借 一个 同音字 来寄托这个 词 的意义。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难 原是鸟名,借为 艰难 之难。2.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
古代汉语复习
一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二 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今文字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六书 象形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