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

发布 2022-01-12 12:39:28 阅读 8442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佶诎,日月是也。指很明显地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的一种造字法。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捣,武信是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的造字法。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去譬相成,江河是也。指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以意符表示意义范畴,以声符表示读音类别的造字法。

5)六书: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形体结构及使用情况的字体分类。

6)《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成书在战国时代,作者不可考。

7)《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他的门客攥写的一部著作。

8)《水经》:是由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内容简略。

9)《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共收字470多个,全书分四卷,依韵排列。

10)《经傅释词》:清代王引著,共收字160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11)《左传》:左丘明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略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

12)《战国策》:是一部历史文献,为研究战国时代的社会斗争提供了资料。

1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14)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15)《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中的一志,是关于书籍的记载。

16)《典论》:是曹丕在未称帝是所作,分五卷,是我国最早的**的专篇。

1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极为重要的资料。

18)《经籍攥估》:清阮元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19)《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是一部按韵编排的比较大的古代辞书。

20)十三经索引:叶绍钧编,是一本专为查检十三经语句出处而编的索引。

21)中国人名大辞典:是一部专门查检我国历史人名的工具书。

22)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主编,是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的书目和提要,共200卷,共收书目10245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存目6793种。

23)隶书是汉字演变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24)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一是笔势。

25)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6)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

27)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体裁,称为“纪传体”。

28)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

二、1.《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巫山、巫峡》(1)竦:通“耸”,耸立(2)寔:通“是”,这(3)闕:通“缺”,空缺

3.《岳阳楼记》具:通“俱”,皆,全

4.《郑伯克段于鄢》(1)大:通“太”(2)厭:通“猒(饜)”,满足(3)無:通“毋”,不要(4)闕:通“掘”,挖

5.《齐桓公伐楚》女:通“汝”,你

6.《鞌之战》無:通“毋”,不要

7.《范雎说秦王》(1)被:通“披”,披散(2)厲(lai):通“癘(癞)”

8.《触龙说赵太后》耆:通“嗜”,喜爱

9.《鸿门宴》(1)距:通“拒”,抵御,挡住(2)内(na):通“纳”,接纳,放进(3)豪:通“毫”(4)倍:通“背”(5)蚤:通“早”

6)要:通“邀”,邀请(7)郗(xi):通“隙”,缝隙

10.《孙膑》(1)罷(pi):通“疲”(2)獘:通“弊”,疲惫,指力量削弱(3)趣(qu):通“趋”,趋向

11.《艺文志。诸子略》(1):

通“浸”,逐渐(2)攘:通“让”,谦让 (3)嗛:通“谦”,谦虚(5)視:

通“示”,昭示(6)上:通“尚”(7)盪:通“荡”,指学识浮泛(8)政:

“征”(9)瘉:通“愈”,胜

12.《典论。**》隽:通“俊”才智出众。

三、★词类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焉用亡郑以倍邻:使…亡。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使…王。

2)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感到。奇怪。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以之为夫人。

3)名词用如动词:指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n——v

赵主之子孙侯者:做诸侯。

2、方位名词做动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往西。

4)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向北。

2、表示工具或依据。

失期,法皆斩:依照法律。

3、表示对人的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客人一样。

4、表示比喻。

嫂蛇行匍伏:像蛇一样。

5)古代汉语的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

敢问何谓也:谓何。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吾爱之,不吾叛也:不叛吾。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主要格式:唯。是;唯。之}余唯利是视:视利。

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到动词之前}寡人是问:问是。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在判断句的位于后面加语气词——也。

王,人君也。

2、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

南冥者,天池也。

3、不用“也”:兵者,不祥之器。

4、不用“者”、“也”:荀卿,赵人。

5、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之前加“非”:楚虽大,非吾族也。

6、判断句没有主语时,不能省略“也”:退,酒也!

7、“是”用作判断词: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8、谓语前面可以加副词“乃”、“即”“维”“惟”:是乃狼也。

9、副词、语气词搭配“非”来使用: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0、用判断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一种修辞手法:曹公,豺虎也。

7)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动词后面用介词“于”把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妻与子皆养于我者。

2、用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身为宋国笑。

3、“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为。所:不者,若蜀皆且为所虏。

5、“见’放在动词之前:是以见放。

6、“被”直接加在动词前面。

八)副词: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作句中的次要成分,但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1、程度副词。

常用的程度副词:最、太、至、尤、愈、略等。

1)“少”:稍微,略微,相当于现代的“稍”:太后之色少解。

2)“稍”:逐渐: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3)“颇”: 程度偏高,略近“很、甚”: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稍、略: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2、范围副词。

1)“但”:与现代“只”的意思相当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2)“仅”: 表示只,刚够齐王遁而走吕,仅以身免。

几乎,将近, 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

3、时间副词。

常用时间副词:将、正、已、常。

1)“曾”:曾经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2)“尝”:曾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情态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

常用情态副词:大概、未免、本来、偏偏。

1)“且”:姑且,尚且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2)“固”:本来,当然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3)“盖”:①常放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测性的论断的语气,从而引出下文: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有时只表示不肯定的论断语气,不一定放句首: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5、否定副词。

常用的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

1)“不”:表示一般的否定风之积也不厚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毋、勿”:不要,别大毋侵小急击勿失。

3)“未”:没有宋人既成列,楚人未及齐。

4)“非”:否定的是后面整个句子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6、表敬副词:主要用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表敬副词有两类:(1)尊人:请、幸、敬、惠

请”: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幸”: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敬”:太后曰:“敬诺。年岁何矣?”

2)自谦:窃、忝、猥。

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

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

九)代词。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若、而、乃。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第三人称代词:其、之。

公室将卑,其宗族先落,则公从之。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近指)彼(远指)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远指食夫到稻,衣夫锦。

4、疑问代词:(1)指人:谁、孰。

父与夫孰亲?

孰为夫子?2)指事物:何、胡、曷、奚,是什么的意思。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古代汉语复习

二 句子翻译 1.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2.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古代汉语复习

1.假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 词 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 假借 一个 同音字 来寄托这个 词 的意义。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难 原是鸟名,借为 艰难 之难。2.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

古代汉语复习

一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二 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今文字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六书 象形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