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默写。
1、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2、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4、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二、填空。1、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国学者罗常培、王力。王力把汉语语音分为四期。
2、代表声母的专用字就叫做“字母”。
3、“三十六字母”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字母系统。它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制定的三十字母基础上再制定的。
4、大字为经,(双行)小字为注或疏。紧挨**的是注,[ 的为疏。注既可解释字义也可注明字音。“o正义曰”表示疏。
5、《孝经》是唐明皇李隆基作的注。
三、平仄。一)五言。
1、句式:甲乙丙丁。
2、注:(1)甲丙只用在第一三五七句,乙丁可用在第一二四六八句。
2)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 乙丁甲丁/ 丙丁甲乙 / 丁乙丙丁 。
3、拗救:(1)乙种句a犯孤平,就需要一字拗,三字救:—|
2)丙种句四字拗,三字救)。
二)七言。1、句式:甲乙。
丙丁。2、拗救:甲种句1小拗,可不救)
2大拗必须救,在对句救,甲的对句只能是乙,则在乙中救:—
三)入声字。
1、一、七、八、十、六、谪、出、合、歇、郭、湿、学、忽、浊。
2、声母是b、d、g、j、z、zh + 阳平 = 入声字。
四、加标点翻译。
开宗明义章第一 【**】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译文: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
“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译文: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
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古代汉语复习
二 句子翻译 1.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2.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
古代汉语复习
1.假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 词 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 假借 一个 同音字 来寄托这个 词 的意义。许慎说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难 原是鸟名,借为 艰难 之难。2.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
古代汉语复习
一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二 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今文字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六书 象形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