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
一、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对新课程实验区的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和专家认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正确、可行。同时,实验区教师也提出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本身及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巩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1.坚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培养”的“1-4-5-5”设计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但是全球有七大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这么多的区域,学生不可能都学习,因而课程标准设计的重点并不是放在学生学习了多少个大洲、国家、省区,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课程标准设计了区域地理的“1-4-5-5”方略,即: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地区)和五个国家”,从我国“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初步掌握学习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历来存在争议的先学习世界地理还是先学习中国地理以及中国地理如何划分区域的问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l1年版)》)坚持“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的灵活处理方式,鼓励有创新、开放思路的地理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体系。
2.坚持构建“有用”、“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
地理课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程变成了一门“背记地名、物产的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还地理课程以本来面目,使地理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需求、充满生活情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地理课程的思想性在两个方面的表现较为显著:一是地理课程蕴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地理课程的光荣传统;二是地理课程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这在各门学科课程中是独特的。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美德,很好地体现了“德育为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
4.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变。
标准(2023年版)》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也基本不变。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也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
世界地理部分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结构和中国地理部分“认识区域”的结构,可以说是区域地理体系结构的一个创新设计。它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也为教师、学生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和组织**性的学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5.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表述方式不变。
课程内容”的绝大部分条目保持不变,涵盖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坚持以**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保持不变,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面面俱到,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机动灵活地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保持不变,有利于引导教师将学生置于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中心地位,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基本格局,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二、侧重加强课程内容标准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坚持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标准(实验稿)》基本设计“几个不变”的思路指导下,修订工作重点放在加强“课程内容”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上:①对一些实验区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②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③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④对“乡土地理”部分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1.“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
在“地球和地球仪”单元,《标准(2023年版)》增加“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这是一项必修内容,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提高了活动的可行性。
地图”单元的修订有:“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删去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活动建议。
2.“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
在“海洋和陆地”、“气候”、“居民”单元,《标准(2023年版)》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改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使教学要求更为明确;删去“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降低了教学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收集聚落景观**,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活动建议。
在“地区发展差异”这一单元,《标准(2023年版)》将标题改为“地域发展差异”,原因是用“地域”替代“地区”,便于跟下一单元“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中特定的“地区(例如南亚)”概念区分开来。删去“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的要求,以便减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复。
在“认识区域”单元,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认识大洲”中删去“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等内容;在“认识地区”中删去“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认识国家”中删去“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这一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标准(2023年版)》对“认识区域”单元的“说明”进行了调整,明确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选择的地区数由至少5个改为4个。
3.“中国地理”部分的修订。
在“疆域与人口”单元,《标准(2023年版)》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的“说明”二字修订为“认识”,稍稍降低了要求;将“省级行政区”这一名称修订为较为正规的全称——“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标准(2023年版)》补充了“说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标准;关于长江和黄了方向,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社会、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并养成爱护环境、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2.关注地理课程性质的新表述。
标准(实验稿)》中,“课程性质”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阐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第二段才阐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文字量较少,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标准(2023年版)》首先指出地理课程“是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的基础课程”。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3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 充分地认识人口 资源 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 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 王朝用 初中地理广安市初中地理564班 评论数 浏览数 3 251 发表日期 2012 10 31 11 37 33 合格 无论是新课标删除了什么,或是增加了什么,但可以通过这些字眼 游戏 讲解 交流 讨论 撰写 辩论 表演 野外实地考察或观察 竞赛 等,让学生动手 动脑 动口等方式协调其五大...
2023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王朝用。摘自 新思考网 无论是新课标删除了什么,或是增加了什么,但可以通过这些字眼 游戏 讲解 交流 讨论 撰写 辩论 表演 野外实地考察或观察 竞赛 等,让学生动手 动脑 动口等方式协调其五大感官并用。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是对课程总目标具体化 细节化后的具体形态,是新课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地球和地...